112年度「明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活動集錦

藝廊

這相簿有 30 張相片

點此瀏覽112年度「明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議程,以下為活動集錦。

112年度「明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

seminar202309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共同主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協辦的「明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謹訂於9月21-23日(星期四~六),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召開,邀請兩岸明代研究學人前來發表研究成果。

會議時間:2023年9月21-23日(星期四~六)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報名連結:點此連結報名
下載議程:明代社會與思想文化議程.pdf

9月21日(星期四)

10:00-10:20 報到
10:00-10:20 開幕致詞:呂妙芬(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時間 主持兼評論人 發表人 發表題目
10:30-12:00
場次一
呂妙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何威萱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魏校《大學指歸》的思想體系
陳時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周汝登的《四書》學
劉勇(視訊)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晚明的本朝儒學史建構與「理學—心學」二元結構——以鄧元錫《皇明書》為中心
12:00-13:30 午餐
13:30-15:00
場次二
林麗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張藝曦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余紉蘭與他的朋友:一小群重要卻被士人群排摒的人
陳冠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理學家寫理學史:以明末清初孫奇逢、耿介為例
黃友灝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晚明非東林派士大夫的政治結盟自覺及其影響——以新見「齊黨」士大夫張至發的日記為中心
15:00-15:20 茶敘
15:30-16:30
場次三
賀廣如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游騰達
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殊途同歸與背道而馳——論甘泉、陽明兩派學問宗旨之爭
林展
蘇州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陽明學派的頓挫與明代陸學的復現
16:30-16:40 休息
16:40-17:40
場次四
巫仁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江豐兆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晚明保富論的發展與變化
梁仁志
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
明代「儒商」現象考論——以徽商為中心的考察
18:00-20:00 會議學者晚宴

 

9月22日(星期五)

08:40-09:00 報到
時間 主持兼評論人 發表人 發表題目
09:00-10:00
場次五
邱仲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楊正顯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學者
罪與罰:寧藩後人朱多(火貴)的情感交織
連啟元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從議親到親親:明代宗藩律法與藩禁思想的再思考
10:00-10:20 茶敘
10:20-11:50
場次六
徐聖心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吳孟謙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虛實與體用:明代儒釋之辨中的「作用是性」說
林峻煒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文王之神靈常存於天?——明代中晚期鬼神論述的一個側面
解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禮儀代行:明代闕里代祀問題
11:50-13:00 午餐
13:00-17:00 參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

 

9月23日(星期六)

08:40-09:00 報到
時間 主持兼評論人 發表人 發表題目
09:00-10:00
場次七
張哲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華彥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徐霞客家世及其壯遊經歷
陳秀芬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鬱症——理解元明醫學的情緒轉向之重要取徑
10:00-10:20 茶敘
10:20-11:50
場次八
王鴻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張金奎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明代戰爭法思想淺議
曹循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王守仁提督南贛與明中葉軍制變革
張繼瑩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生態與治理——以明王朝捕蝗為例
11:50-12:00 閉幕式
12:00-13:00 午餐
13:00-17:00 參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2007年「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研討會參與學者名單

日本學者

姓名 服務單位 題目
森正夫 日本愛知縣立大學校長
愛知藝術文化中心總長
明末清初的抗租與地域秩序──關於江南三角洲的蘇州府、松江府  文章
王昌偉 新加坡大學中文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明代陝西地區的族譜與士人社群  摘要 文章
大澤顯浩 日本學習院大學 外國語教育研究中心 明末地圖與公牘──地域性政書的出現 摘要 文章
卜永堅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明代的公共資本市場 摘要 文章
馬楚堅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俞大猷等之用兵與張璉之飛龍終極  摘要
梁紹傑 香港大學中文系 明代宦官教育補考──以內書堂為中心 摘要 文章
山崎岳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王直、萬表、俞大猷──明代嘉靖倭寇時期的官、盜關係 文章
甘利弘樹 日本筑波大學 從明朝檔案看明末廣東社會 摘要
佐籐文俊 日本駒澤大學 清初土寨制序的解體──以山東、河南為例 文章
井上徹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 中國近世城市與禮的威力  摘要 文章
張瑞威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劣幣與良幣:論明憲宗一朝的貨幣政策 摘要 文章
濱島敦俊 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榮譽教授
暨南國際大學教授
從〈放生河約說〉看明代中後期江南士大夫家族
中島樂章 九洲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 侵略朝鮮與呂宋貿易──十六世紀末加藤清正的唐船派遣計劃 文章

大陸學者

姓名 服務單位 題目
方志遠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明代國家權力在基層社會的延伸 摘要 文章
黃挺 韓山師範學院潮學研究所 嘉萬間潮州寇亂與婦女故事 摘要 文章
田澍 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 明代嘉靖至萬曆時期變革自救的政治走向 摘要 文章
商傳 北京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對晚明政治與早期人文主義的一點思考  文章
王劍 吉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密疏與嘉靖皇帝理政方式的轉變 摘要 文章
張英聘 全國方志辦公室 試述(萬曆)《杭州府志》的編修特點 摘要 文章
張海英 復旦大學歷史系 淺議明清江南市鎮的行政管理 摘要
高壽仙 北京行政學院 明代京官之朝參與注籍 摘要 文章
錢茂偉 寧波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 晚明史家何喬遠著述考  文章
郭培貴 遼寧師範大學歷史系 明代舉人數量及進士平均中式年齡考述 摘要 文章
何孝榮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歷史研究所 《明史‧職官志三‧僧、道錄司》補正 摘要 文章
王振忠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明代的商人、商業與徽州社會──萬曆《歙志》研究 摘要
鄧慶平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研究所 明清衛所制度與華北基層社會變遷──以河北蔚縣為中心的討論 摘要 文章
胡凡 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明代洪武永樂時期北部邊防軍事領導體制的演變  文章
伍躍 日本大阪經濟法科大學 明代的捐納:財政與社會 摘要 文章
欒成顯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明清戶籍制度的演變與其所造文書 摘要 文章
李龍潛 廣州暨南大學 也評黃仁宇著《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文章
樊樹志 復旦大學歷史系 明代若干市鎮興起的個案分析 摘要
黃國信 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 萬曆年間的鹽法改革與明代財政體系演變摘要 文章
李新峰 北京大學歷史系 明初親軍衛初探 摘要 文章
張正明 山西省社科院 明清晉商與關公文化 摘要
陳文源 暨南大學廣州古籍研究所 明朝士大夫的安南觀 摘要 文章
湯開建 暨南大學廣州古籍研究所 關於明末意大利耶穌會士畢方濟奏摺的幾個問題 摘要 文章
牛建強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明代中後期士風的異變與社會 摘要 文章
潘星輝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明代文選與社會變遷
常建華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宗族與風俗: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的縮影--以浙江餘姚江南徐氏為例摘要 文章
高致華 廈門大學歷史系 故國遺民與民間造神──鄭成功信仰的成形與發展   文章
曹樹基 復旦大學歷史系
東吳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洪武大移民:來自湖南瀏陽的新例證 文章

台灣學者

姓名 服務單位 題目
汪榮祖 中正大學歷史系 明清帝國的空間   文章
徐泓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台灣的明史研究六十年  文章
呂妙芬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西銘》與《孝經》:兼論晚明「孝」的形上本體思想摘要 文章
翁健鐘 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 講學與政治──以明代北京的講學為例 摘要 文章
宋惠中 元培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明清東南山區的森林砍伐與燃料問題 摘要
陳怡行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生 近世以來福州的城市火災、火政與火神信仰 摘要 文章
王德毅 台大歷史系 商輅與《續資治通鑑綱目》  文章
邱澎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由明代律例註釋學發展看商業與法律的互動 摘要
吳振漢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明儒李邦華的治世與殉國 摘要 文章
王成勉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再論明末士人的抉擇──近二十年的研究與創新 摘要
巫仁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明清江南市鎮志的園第書寫與文化建構
摘要 文章
于志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明北京行都督府考 摘要 文章
朱鴻 師範大學歷史系 清代人士的明十三陵與景帝陵情懷 摘要 文章
喻蓉蓉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熊廷弼與東林──以南直隸提學御史任內杖殺諸生芮永縉事件為例 摘要 文章
吳大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 嘉靖大倭寇時期的地方官員──以松江府上海縣官員的活動為例 摘要 文章
王鴻泰 暨南大學歷史系 文酒之會:明代江南文人的城市游樂與文藝社交 摘要
涂柏辰 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 清閑與戒懼──從陳繼儒見晚明文人心態 摘要 文章
祝平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崇禎曆書》的生命史與中西曆算之爭
Archiving Knowledge: A Life History of the Calendrical Treaties of the Chongzhen Reign (ChongZhen lishu)摘要 文章
邱仲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黑夜與妖眚──明代社會的物怪恐慌 摘要 文章
李卓穎 新加坡國立大學 「得利」原則: 明中晚期水利政策的倫理面向及其實踐
The Principle of Benefit: Ethical Aspect of Hydrological Policy and Its Practice in the Mid and Late Ming 摘要 文章
賴建誠 清華大學經濟系 邊鎮糧餉──明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 文章
陳慧霞 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末清初犀角雕人物乘槎的時代意涵 摘要
馬孟晶 國立故宮博物院 《隋煬帝豔史》的圖飾評點與晚明出版文化 摘要 文章
何淑宜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 一體之心,不容自已──王學士人對祭祖禮的闡釋與祠堂建設 摘要 文章
黃一農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正史與野史、史實與傳說夾縫中的江陰之變 (1645) 摘要 文章

2007年「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際間的明史研究,近年來發展蓬勃,除去了過在文化史、社會史的關注外,近年來在史學史、法律、經濟、財政、制度、文人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更深入而細緻的研究表現,本次「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國明代研究學會、東吳大學歷史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共同主辦,希望透過會議,使國際明史學界的學者之間得以互相交流、討論。

主辦單位:明代研究學會、東吳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暨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會議時間:96年10月27日(東吳大學)、96年10月29-31(暨南國際大學)

10月27日(星期六)
地點:東吳大學人文學院綜合大樓b1國際會議廳

開幕式
09:00-09:30 東吳大學副校長馬君梅致歡迎詞

大會主席徐泓教授致詞

主題:台灣的明史研究六十年

09:30-10:30

主持人

李聖光

濱島敦俊

(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榮譽教授、暨南國際大學教授)

講題:從〈放生河約說〉看明代中後期江南士大夫家族

休息
10:40-11:40 社會變遷 主持人:劉翠溶
發表人 題目 評論人
常建華 宗族與風俗: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的縮影──以浙江餘姚江南徐氏為例 劉翠溶
黃一農 正史與野史、史實與傳說夾縫中的江陰之變 湯開建
牛建強 明代中後期士風的異變與社會 林麗月
午餐13:30—14:50
地域社會 主持人:熊秉真 儒學與士人 主持人:王汎森
發表人 評論人 發表人 評論人
森正夫 明末清初的抗租與地域秩序──關於江南三角洲的蘇州府、松江府 汪榮祖 湯開建 關於明末意大利耶穌會士畢方濟奏摺的幾個問題 李東華
王昌偉 明代陝西的族譜書寫 常建華 翁健鐘 講學與政治──以明代北京的講學為例 呂妙芬
方志遠 明代國家權力在基層社會的延伸 曹樹基 吳振漢 明儒李邦華的治世與殉國 胡凡
黃挺 嘉萬間潮州寇亂與婦女故事 衣若蘭 王成勉 再論明末士人的抉擇──近二十年的研究與創新 陳文源
茶敘15:10—16:50
政治制度 主持人:梁其姿 軍事、戰爭與社會 主持人:黃兆強
發表人 評論人 發表人 評論人
祝平一 《崇禎曆書》的生命史與中西歷算之爭 徐光台 鄧慶平 明清衛所制度與華北基層社會變遷──以河北蔚縣為中心的討論 于志嘉
田澍 明代嘉靖至萬曆時期變革自救的政治走向 張璉 山崎岳 王直、萬表、俞大猷──明代嘉靖倭寇時期的官、盜關係 羅麗馨
郭培貴 明代舉人數量及進士平均中式年齡考述 錢茂偉 馬楚堅 俞大猷等之用兵與張璉之飛龍終極 吳大昕
王劍 密疏與嘉靖皇帝理政方式的轉變 張哲郎 于志嘉 明北京行都督府考 鄧慶平
高壽仙 明代京官之朝參與注籍 邱仲麟 李新峰 明初親軍衛初探 于志嘉

繼續閱讀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

民國89年4月28-30日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漢學研究中心.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共同主辦

01.方祖猷  從《王龍溪先生全集》等書探討王畿哲學的兩重性及時人的兩種非難
02.王戎笙  《賜餘堂集》對研究晚明政治的史料價值
03.王成勉  從張岱文集看明代文史的互通
04.王春瑜  明人文集的人文傳統
05.毛佩琦  八十年代初中國人民大學編纂《明人文集索引》情況的簡要介紹
06.朱鴻   文集與人物研究──以明初閣臣黃淮為例
07.朱鴻林  明人文集利用上的問題舉說:以陳白沙文集為例
08.李焯然  從丘濬《瓊臺類稿》看明中葉的政治與社會
09.巫仁恕  明人文集中的司法審判史料
10.吳格   《明人文集篇目索引數據庫》編製芻議
11.吳振漢  明代後期舉貢出身文官之仕途
12.吳量愷  《張居正集》與明朝中後期社會變異
13.吳智和  明人文集中的生活史料──以居家休閒生活為例
14.呂士朋  從《袁中郎全集》看公安派新文學運動
15.何寶善  陵制與山水相稱的藝術傑作:吳中規劃設計明長、獻、景三陵
16.武新立  研究顧炎武生平事跡的珍貴資料──《蔣山傭殘稿》
17.林麗月  《蒹葭堂稿》與陸楫「反禁奢」思想的流衍
18.周振鶴  從明人別集看晚明旅遊風氣的形成
19.邱仲麟  儒醫、世醫與庸醫:明代典籍中對於醫者的評論
20.馬泰來  明人文集中傳記資料考索──以施觀民、梅國楨、吳廷諸人為說明之例
21.南炳文  萬曆閣臣文集與《萬曆起居注》
22.徐玉虎  明冊琉使郭汝霖著作遺存琉球考
23.章培恆  從明初文集看當時政治狀況──明代文集價值的一個實例
24.商傳   元末明初的學風──以明初文集為素材
25.曹樹基  墓誌銘中所見明代人口結構
26.張璉   從《心齋王先生全集》論王艮的新人倫觀
27.張德信  《霍勉齋集‧申稿》研究
28.張顯清  要重視明清之際人士文集的研究和整理──以孫奇逢文集為例
29.陳梧桐  明人文集的史學價值
30.陳學霖  《張居正集》之閩廣海寇史料考釋
31.陳寶良  明人文集之學政史料及其價值
32.黃宣民  明代永新賀氏傳世文獻簡介
33.黃桂蘭  論張岱小品文的雅趣與諧趣
34.楊正泰  明代商書與其他文獻圖籍的關係
35.鄭培凱  名賢與自我:張大復筆下的理想人生
36.蔡仁厚  《王陽明全書》的編輯形式與義理結構
37.劉重日  《白耷先生文稿》與閻爾梅其人其事
38.顧誠   朱文正事蹟稽考
39.川勝守  明代內閣大學士的文集與明代政治制度的改革
40.濱島敦俊 日本靜嘉堂所藏《朱文肅公文集》與朱國楨
41.艾思仁  從版本學及聯網編目看明人文集
42.司徒琳  Wenji as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Ming-Qing Conflict: Contrasting Official Culture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43.費克光  談遷與嘉靖朝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提要

1.從《王龍溪先生全集》等書探討王畿哲學的兩重性及人的兩種非難
方祖猷 寧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一、關於王畿哲學體系的兩重性:《王龍溪先生全集》和錢德洪主編的《陽明年譜》關於天泉證道的記載中,陽明指出「四有」「四無」應相資為用,四句教法是徹上徹下語,王畿表示「有省」,因而構成其哲學的上下,實權,主次兩重層次。這可從他的心體論、工夫論和理想人格論中得到反映。然而這兩重層次中,他內心深處重視的是「四無」說,遂造成其體系的內在矛盾。

二、時人對王畿的兩種非難:從《聶雙江先生文集》和《念庵文集》中,發現聶豹與羅洪先非難王畿的已發求良知說,把良知等同於知識而逐外;王畿則認為良知與知識都屬「知」,良知不能外於知覺,然知識非良知,兩者性質不同。而楊豫孫提出以「知識為性」,企圖糾正王畿未把知識提到應有的高度的偏差。聶豹、羅洪先力主「格物無功夫」,批評王畿「周物而不過」的格物說為重外輕內,而吳悟齋及《高子遺書》中所載高攀龍的觀點,則主張返歸朱熹的格物論。對王畿的這兩種非難,可窺見晚明朱學和實學思潮的興起。BACK

2.《賜餘堂集》對研究晚明政治的史料價值
王戎笙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賜餘堂集》是錢士升的文集,共十卷,約20萬字,乾隆四年刻。《明史》錢士升傳的初稿本(史官陸奎勳擬稿)曾提到《賜餘堂集》一書,但欽定《明史‧錢士升傳》刪去了這一書名。此書為四庫禁毀書之一,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珍藏。現由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整理,編入集部第七冊,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

錢士升是萬曆四十四年狀元,才氣橫溢。他不是東林黨人,但出於正義,不惜蕩盡家產,冒險營救受害的東林人。

最能反映錢士升政治見解及其不容於崇禎皇帝的是他的《四箴》,但《明史‧錢士升傳》只有簡略說明:「大指謂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時弊。帝雖優旨報聞,意殊不懌也。」崇禎九年錢士升糾參李璡,崇禎皇帝卻嚴厲斥責道:「即欲沽名,前疏(王按:指《四箴》)已足致之,毋庸汲汲。」錢士升惶懼,遂引罪乞休。錢士升的《四箴》如何深中時弊,為什麼深中時弊的話反被崇禎皇帝認為是沽名釣譽。這是研究晚明政治的重要文獻,但只能從錢士升的文集中看到《恭獻四箴疏》的全文。 繼續閱讀

第一屆兩岸明史學術研討會

時間: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廿三、廿四日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簡介:此次會議為中國明代研究學會成立大會,應邀與會的大陸及香港地區學者有三十餘位,盛況空前。會議中正式宣讀的論文多達四十六篇,政治學術史與社會經濟史的結合,及地域社會研究的社會經濟史新取徑,是此次會議的兩大特色。

七月二十三日議程

第一場

(法政與史論組)政治運作 主持人:黃彰健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呂士朋 明代的黨爭 鄭克晟
毛佩琦 關於「順案」 王成勉
趙令揚 讀明宣宗之《外戚事鑒》 張存武
趙中男 論洪宣時代的歷史特點 朱鴻

(經社與文化組)物質生活 主持人:陳捷先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趙毅 明代豪民私債論綱 宋惠中
賴惠敏 清代皇族莊園的形成與演變 科大衛
呂景琳 明代北方經濟論述──兼與江南比較 林滿紅

 

第二場

(法政與史論組)財稅制度 主持人:趙令揚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羅麗馨 明代的手工業稅 晁中辰
晁中辰 明代海關稅制的演變 張彬村
鄭俊彬 明代四川木材的經營及其弊害 張哲郎

(經社與文化組)學術思想 主持人:古偉瀛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蔡仁厚 王陽明致良知宗旨之醞釀與確立 未宣讀
馬楚堅 試論鄒守益文章的史學價值 王汎森
邱炫煜 《明史紀事本末》史論出自蔣棻代作說 徐泓

 

第三場

(法政與史論組)政府效能 主持人:王德毅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柏樺 明代州縣官的施政與障礙 吳智和
鄭振滿 明後期地方行政的演變──兼論明代福建的財政改革 陳春聲
朱鴻 明仁宣時期的懲治貪贓 姜守鵬
陳支平 明代福建民間戶籍的兩個問題 未宣讀

(經社與文化組)商業發展 主持人:管東貴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張中政 明代的陝西關中商人 羅麗馨
夏維中 明代中後期蘇州地區商業的發展及其評價 王業鍵
邱澎生 同鄉情誼與商業利益:由蘇州商人結社看明清時代「通鄉關係」的作用 范金民

 

第四場

(法政與史論組)政府功能 主持人:王業鍵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邱仲麟 明代的疫癘──兼及官民的肆應 劉志偉
林金樹 明代老年政策術論 劉翠溶
安碧蓮 明代婦女貞節旌表制度的建立 費絲言
蔡泰彬 明代泗州與祖陵之水患與整治 馬楚堅

(經社與文化組)社會階級 主持人:張海鵬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劉重日 再論「火佃」的淵源及其性質 吳振漢
林麗月 明代的女性職業與職業婦人 杜婉言
商傳 試論明代的多層文化特徵與層間互動 林麗月
吳智和 明仁茶事的生活文化 商傳

 

七月二十四日議程

第五場

(法政與史論組)法政制度 主持人:張哲郎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杜婉言 明代訴訟制度 柏樺
于志嘉 明代江西衛所軍役的演變 林金樹
鄭克晟 論董毅、劉仕義及明朝「超越前代」說 呂士朋

(經社與文化組)家族與社會 主持人:趙毅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張海鵬 論明代徽州的家族社會 賴惠敏
唐力行 徽州方氏與社會變遷:兼論地域社會與傳統中國 劉石吉
劉志偉 廣東族譜中的入籍傳說與明代社會 蔡志祥

 

第六場

(法政與史論組)史學考論 主持人:張存武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王德毅 明代名人傳記資料綜合所引的編制 未設置
徐玉虎 明陳誠七使域外事蹟考 鄭永常
張德信 《祖訓錄》與《皇明祖訓》比較研究 張哲郎

(經社與文化組)地方動亂與社會秩序 主持人:李國祁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陳春聲 明代後期潮州社會動亂與地方歷史的重新解釋──以《東里志》為例 鄭樑生
鄭樑生 東南沿海地區倭亂對明朝財賦造成的影響 林燊祿
曾國慶 明代鉛山費氏與寧王宸濠叛亂 于志嘉
巫仁恕 明清城市的通俗信仰與城市民變 未宣讀

 

第七場

(法政與史論組)人物與政局 主持人:鄭瑞明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張正明 明戴重臣王瓊 邱仲麟
梁希哲 關於嚴嵩評價的史料問題 曾國慶
姜守鵬 論宣德帝 朱鴻
王熹 試論朱棣由藩王到君主的矛盾歷程 朱鴻

(經社與文化組)士人心態 主持人:吳智和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評論人
范金民 明代江南進士甲天下的原因 蕭啟慶
張璉 何心隱的社會思想 周昌龍
黃桂蘭 試論明清之際詩人的「詩史」意識 陳飛龍
張顯清 科舉制歷史作用芻議 黃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