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圖庫包含 9 張圖片。
以下為「【卓越100系列講座】書寫明朝皇室歷史」活動集錦
紀要人:謝德
2025年10月25日,政治大學歷史系與中國明代研究學會邀請柯律格(Craig Clunas)教授以「書寫明朝皇室歷史」(“Writing a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Family in Ming China”)為題發表演講。柯教授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FBA),專長為明代物質文化與藝術史,所著《長物》、《蘊秀之域》、《藩屏》等書,開啟學界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風潮,著作等身,影響深遠。他曾先後任教於薩塞克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ussex)、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及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教授藝術史相關課程,現為牛津大學榮譽教授。本演講由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暨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秀芬教授主持,幸得各地學人在光復假期齊至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共襄盛舉。
柯律格教授以輕鬆的口吻介紹其即將於2026年3月出版的新書Sons of Heaven: Family and Dynasty in Ming China (暫譯《天子:明代中國的皇室與王朝》)。他以2019年中國大陸製作的古裝劇《大明風華》為開端,將其與《明史.本紀》並舉,點出二者看似一虛一實,然細察《明史》中關乎萬貴妃的記載,卻宛如電視劇般精彩且真實性堪疑。今人對於王朝世系之著迷,亦可見於改編自小說、講述16世紀英國都鐸王朝故事的BBC影集《狼廳》(Wolf Hall)。是以英國出版商睿應圖書公司(Reaktion Books)推出「王朝」(Dynasties)系列叢書,其新書實為此書系而作。
然何謂「Dynasty」?學者Jeroen Duindam雖已著書闡述,2022年時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卻推出專號,主張「王朝」乃近代才出現的發明。故柯律格教授首先在書中思索何為「王朝」、此概念是否適用於中國等問題。由於時人的確自稱為「大明人」,「Dynasty」一詞或非東方主義之建構。然將「Dynasty」一詞套用於明代,其與明人的認知必有落差。英文中可譯為「Dynasty」者,在中文裡便有「朝」(Chao)與國(Guo)等字,而其各自又包含多種定義。如「朝」有所謂「朝堂」(court)之意;也有《穀山筆記》中「『本朝』后妃多出民間」之意;更可以用作具有分隔前後政權的「朝代」解釋。此外,「國」(Guo)及「家」二字亦甚是複雜,好比「國初」(Guochu)中的「國」,和「治國」一詞的具體物理空間指涉並不相同,而「家國」與「國家」的內涵亦有差別。時間與空間概念之交纏,或可藉由人類學者Philippe Descola著作Beyond Nature and Culture中所提出之「類比」(analogism)概念來理解。
柯律格教授繼而舉收藏於聖地牙哥美術館(The San Diego Museum of Art)的《張皇后授籙卷》,指出文獻典籍雖多,卻猶有文字闕如、僅存圖繪的現象。實今人對明代后妃,乃至明代皇室內部的生活知之甚少。而若將《三才圖繪》中明成祖、明世宗畫像,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帝后半身畫像相比,或可審度帝王真容為民間所知悉的程度。他特意選擇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舊傳元人《獵騎圖》(實為明代宮廷畫)為封面,因其極為難得地畫出與帝王並轡的女子,頗合此書討論皇室家庭人際關係的意旨。全書刻意依時序排列,其結構若遵本紀體例。
柯律格教授表示其著作乃為英語讀者而寫,不見得能回應中文讀者之期待,疏漏難免,尚祈包涵。有聽眾問道若將「Dynasty」置換為「Empire」,其書又將如何取捨。柯教授答云此書聚焦於皇室中人之關係,無意討論明代帝國之治理手段與對外關係。他並回應座中關於其所用史料與「材料可信度」的疑問。最後,柯教授勉勵有心投入中國史學研究的當代臺灣學子:若有心研究某個主題,便該大膽前行。在其所處的英國學界,中國史研究並非主流,卻未嘗阻止其好奇心,實無須自我設限。且無論治史者是外國人或本國人,都有其各自之長處與短處,難論何者較具優勢。
講座終了,眾人仍意猶未盡,魚貫拿著柯律格教授著作求賜簽名或指教。在熱絡的氣氛下,本次學術講座告一段落。
會議以實體方式進行,不提供視訊參與
活動詳情鏈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官網
以縱向時間論,明清社會一方面有其不同於前代的發展,呈現出變的新顏;一方面又有與前代没什麼不同的堅持,維持著不變的舊貌。以橫向空間論,在同一時間內,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情況。全國有些地區,突破前代而有新發展,有些地區卻仍停滯而無進展。有些地區,城鄉社會繁榮,風氣奢靡;有些地區連城市社會都仍貧窮,風氣淳樸,遑論鄉村了。《聖明極盛之世?:明清社會史論集》為徐泓教授畢生研究明清史之心血結晶,全書從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風氣變遷、婚姻與家庭、移民與人口變遷、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等幾個角度,來試圖論述明清社會的複雜性,論述精湛,氣度恢宏。本次新書論壇邀請國內重要的明清史學者,圍繞著本書談論明清歷史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活動時間:8/28(六)下午3-5時
【場次一】3-4pm
主題:明清社會史研究的展望
講者:王鴻泰、巫仁恕、邱仲麟、邱澎生、唐立宗
【場次二】4-5pm
主題:研究明清史的學與思
講者:汪榮祖、林麗月、張哲郎、徐泓
報名方式:https://linkingunitas.com/Z161398
主辦單位:明代研究學會、聯經出版公司
*本活動將於聯經出版臉書專頁直播
明代研究專題演講此次邀請吳景傑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演講,講題:「明清時代知識階層的讀書與讀律」;以及吳靜芳博士(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演講,講題:「藥物與犯罪:清代刑案所見麻藥的使用及其風險」。
| 時間 | 講者 | 講題 |
| 10:30-12:00 | 吳景傑博士 | 明清時代知識階層的讀書與讀律 |
| 12:00-13:00 | 午餐(敬備餐盒) | |
| 13:00-14:30 | 吳靜芳博士 | 藥物與犯罪:清代刑案所見麻藥的使用及其風險 |
時間:109年10月17日(星期六)10:30~14:30
地點: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教室一(勤大樓四樓)
聯絡email: twmingstudies@gmail.com
防疫公告事項,會議進行期間敬請配合:
1.敬請配戴口罩,並進行手部消毒;會議進行時請盡量採行梅花座。
2.若有呼吸道症狀或耳溫超過38度C,敬請自主健康管理並盡速就醫。
明代研究專題演講此次邀請洪麗珠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演講,講題為:「元末華北人物與蒙元的亡國論述」;以及何幸真女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演講,講題為:「明代中期實錄編纂人員的職權與互動──從幾條筆記史料看起」。
時間:109年7月8日(星期三)10:00~15:00
地點: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聯絡email: twmingstudies@gmail.com
| 時間 | 講者 | 講題 |
| 10:00-12:00 | 洪麗珠博士 | 元末華北人物與蒙元的亡國論述 |
| 12:00-13:00 | 午餐(敬備餐盒) | |
| 13:00-15:00 | 何幸真女士 | 明代中期實錄編纂人員的職權與互動 ──從幾條筆記史料看起 |
防疫公告事項,會議進行期間敬請配合:
1.敬請配戴口罩,並進行手部消毒;會議進行時請盡量採行梅花座。
2.若有呼吸道症狀或耳溫超過38度C,敬請自主健康管理並盡速就醫。
明代筆記史料研讀會此次邀請蔡良昇老師(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報告,講題為:「真實與虛幻之間:以《祝子志怪錄》與《三岡識略》探討」;郭偉鴻老師(正修通識中心兼任講師)報告,講題為:「試從《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看宮中的節慶活動、飲食習慣與生活風尚」;以及濱島敦俊教授(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報告,演講主題:「固執規範抑或考慮現實?萬曆松江承繼案新考」。
時間:民國107年11月10日(星期六)上午10:30~下午17:30
地點: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主辦單位:明代研究學會、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筆記史料研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