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5年年會(第十五屆第一次)」紀要

  2025年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年會於1月18日在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本次年會以陳秀芬理事長於開幕後進行2024年會務報告,講述明代研究2024年舉辦學會演講活動以及期刊發行情況。接著進行明史新秀論文發表會,分別由四位青年學者發表個別研究成果,以明帝國的邊疆治理、族群政策、修史制度及宗室管理等議題為核心,展示明代多元面向的統治策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第一位講者吳挺誌博士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歷史學系,目前在中研院史語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其主題為「王朝下的非漢民戶:明帝國西北平涼的蒙古戶及其生計」,該研究聚焦於明帝國西北平涼地區蒙古土達民戶的特殊治理策略及其生計情況。土達民戶作為特殊編戶群體,既不同於漢人民戶,也有別於軍戶,其在明廷統治框架下享有輕稅輕役的政策待遇,並被允許保留畜牧生活模式及武裝,以滿足帝國軍事需求。官方刻意將土達民戶安置於草場區域,避免與漢人共居,並鼓勵其延續傳統習俗與生計模式。然而1460年代由於鄂爾多斯蒙古人南遷掠奪,致使明廷緊縮對土達地區的控制,加諸食物缺乏的主要問題,導致土達民戶生計崩潰,最終引發滿四之亂。叛亂平定後,明廷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土達民戶的控制,包括提供糧食救濟、徵召其為民兵及義勇,並改變草場為農地以穩定生計。此揭示明帝國在多族群統治中如何平衡特殊政策與帝國需求,並展示自然環境與統治策略間的密切互動。學會理事長陳秀芬教授好奇本議題的對話對象,吳挺誌博士回應當時明廷介入維持非漢人族群的生計,此作法雖與清代類似,卻是基於不同理由。清代統治者可以說是為了維繫非漢民族的認同,明代統治者的舉動是為了保持武裝力量而非認同。今日學界相當重視元明清中的蒙元特性,而本議題正可展現漢人朝代與元清帝國政策雖動機上有所不同,卻採行相類似的做法。

  第二場演講主題為「地緣政治視角下的明代邊疆整治:以松潘為中心」,由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蕭子健主講,其研究以四川西北的松潘地區為例,剖析地緣因素對明代邊疆治理的影響。松潘地區地勢險峻,氣候嚴寒,自然環境限制了農耕與屯田發展,從而增加治理難度。明朝前期採取安撫政策,設立土司制度以實行間接統治;明中後期隨著西海蒙古勢力的南下,明廷逐漸轉向以征剿為主的政策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此外,明廷透過軍屯與民運等方式解決軍糧供應問題,但後勤補給的失效亦成為治理的重大挑戰之一。透過番夷治理、流官制度以及後勤管理因素探討,凸顯松潘的治理方針將針對此三項要素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動態調整。但地緣限制使得明廷始終難以鞏固對該地的長期控制,此展現地緣因素對邊疆治理的挑戰及其影響。何幸真博士好奇松潘與明廷的土貢實際情況,蕭子健指出明廷在資源足夠時候往往出手闊綽,但面臨資源較少的情形則會嚴格控制番族的人數,避免過多人進入北京領取懸賞,並且規定貢物不得濫竽充數。

  第三場演講者何幸真博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目前在中研院史語所做博士後研究。其演講主題為〈體制與成規:明代官僚系統下的修史活動〉,研究聚焦於明代官方修史制度的演變,探討翰林院與內閣在修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延伸的政治意涵。明代修史活動由翰林院主導,然亦與內閣有密切關係。在成祖、仁宗與宣宗的政治規劃下,閣院發展使修史逐漸形成制度化的修纂程序,並具備官員升遷的功用和反映政治局勢的面向。例如正德年間焦芳附劉瑾入總裁,其藉安插親信或施壓修史,卻引發翰林官員的抵制,顯示修史活動不僅反映了政治權力的運作,也體現制度與時局的互動。館閣體制的發展與修史成規的改變密不可分,此後進而影響官方修纂論述的建立。此揭示明代修史制度的規範化,以及在不同皇帝當朝時潛藏的政治作用開始發酵,從而陸續產生官方修史制度層面的變化與影響。上海交通大學邱澎生教授提出,翰林院的介入應當會改變修史的歷史意識,詢問是否有注意到相關的記載?何幸真博士回答官方修史包括國朝史跟通鑑類史書,因為範圍廣泛,所以傾向國朝史的論述,故演講集中討論當代政治問題。儘管翰林院史觀在書面上看似表現相對保守、中規中矩,但館閣閣臣與翰林官員的個人史觀卻是因人而異的情形。

  第四場演講主題為「冒亂宗支:明代宗室的非婚生子女問題」,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廖子萱主講。本演講以成化至嘉靖年間為斷限,探討明代宗室非婚生子女的管理問題,因宗支正統性問題對國家財政所造成的影響。宗室非婚生子女多因擅自成婚、濫收妾媵或通姦亂倫產生,導致宗祿分配與宗支管理的混亂。明廷通過奏報程序及宗藩條例等方式,規範非婚生子女的待遇,例如減少其口糧額度、禁止請封等,但實際執行效果有限。萬曆年間,宗室冒名與奏報延誤問題仍然普遍,進一步加重國庫負擔。而非婚生子女問題反映著宗室管理制度的矛盾性,朝廷一方面試圖通過條例加強管控,另一方面因皇帝的親情立場而常頒布赦免,導致種種宗室問題難以徹底解決。講者試圖藉由制度發展及實際運行的角度,展現明廷在宗室管理中的挑戰與困境。東海大學歷史系吳靜芳教授詢問如果父親皆為宗室,血統混亂一說為何成立?廖子萱解釋因明代皇明祖訓規定的合法子嗣中母方應屬良家女子,但非婚生子女如花生與爛妾往往非良家婦女,故才有血統混亂一說。

  本次年會的四場演講從多角度解析明代的統治策略與社會運作,揭示了明帝國在多族群、多地域背景下的治理挑戰與應對策略,為明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學術啟發與深刻見解。四場演講結束後,以明代書法藏品聞名的「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由何明慶先生代表蒞臨向來賓宣傳,「何創時雲端博物館」最近完成設置並上線,對明代書法史料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上網參閱。至此本次研究論壇完滿結束,在場學人亦於會後交流過程中獲益良多。

撰稿人:簡瑞瑩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5年年會(第十五屆第一次)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目前預訂於1月18日(星期六) 下午13:00整,於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中心(A904會議教室)召開第十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除近一年來的會務報告外,也將舉辦「新秀論文發表會」,邀請四位青年學者發表研究成果。精彩可期,祈請 台端共襄盛舉,切磋指教。

時間:民國114年1月18日(星期六) 13:00-16:5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中心(A904 會議教室)
地址:106 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5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議程(點此下載議程PDF)

時間

事項說明

13:00-13:10

報到(含繳交年費)

13:10-13:30

陳秀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2024年會務報告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

發表人

報告題目

13:30-14:00

吳挺誌
賓州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

王朝下的非漢民戶:
明帝國西北平涼的蒙古戶及其生計(摘要下載

14:00-14:30

蕭子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
明代邊疆整治:以松潘為中心
摘要下載

14:30-14:50

綜合討論

14:50-15:30

茶敘

15:30-16:00

何幸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

體制與成規:
明代官僚系統下的修史活動
摘要下載

16:00-16:30

廖子萱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博士生

冒亂宗支:
明代宗室的非婚生子女問題
摘要下載

16:30-16:50

綜合討論

※青年學者論文報告,每人發表 30 分鐘,綜合討論 10 分鐘。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4年年會(第十四屆第二次)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目前預訂於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10:00整,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召開第十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中除近一年來的會務報告外,也將舉辦「新秀論文發表會」,邀請三位年輕學者發表研究成果。

時間:民國113年1月27日(星期六) 10:00-15:3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文學院勤大樓四樓)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議程:點此下載PDF

時間

事項說明

9:40 – 10:00

報到(含繳交年費)

10:00 – 10:20

呂妙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2023年會務報告

10:20 – 12:2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

主持人

報告人

報告題目

與談人

呂妙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莊民敬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明儒《家禮》衍生文本的再探及反思──從三條脈絡談起

何淑宜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柔嘉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明代天文知識的多重面貌:朝廷史志與日用類書

祝平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張業祥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大明」國號之來源與擇定

王鴻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2:20 – 13:30

午餐

13:30 – 15:30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第十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第十五屆理監事改選

※青年學者論文報告,每人發表20分鐘,評論 10 分鐘。

「明代研究新趨勢」學術座談會暨會員大會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謹訂於4月15日(星期六)下午2:00整,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召開學術座談會。此次座談會以「明代研究新趨勢」為題,邀請巫仁恕、長谷川正人、孔令偉三位教授來分享,精彩可期。

座談會後,將於下午4:00整,進行第二次會員大會。此次大會將舉辦監事補選,補足因呂士朋先生逝世後產生的監事缺額,以符合學會明文規定的監事人數。又依規定,不能連續採通訊投票,故請各位會員務必撥冗參加實體會員大會。

時間 活動
13:40-14:00 報到
 14:00-16:00 學術座談會
主講人 題目
巫仁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晚明消費文化在全球史上的地位
長谷川正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東亞視角下的近年明代研究
孔令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從中央歐亞視角看明代跨境史研究之新趨勢
16:00-17:00 第二次會員大會:補選監事

時間:民國112年4月15日(星期六) 14:00-17:00
(14:00-16:00為學術座談會,16:00-17:00為會員大會)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3年年會(第十四屆第一次)

通告:點此瀏覽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3年年會(第十四屆第一次)活動集錦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謹訂於1月7日(星期六)上午10:00整,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召開第十四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除近一年來的會務報告外,也將舉辦「新秀論文發表會」,邀請4位年輕學者發表研究成果。此外,另邀請廣川醫院院長柯基生進行文物導覽與專題演講。

時間:民國112年1月7日(星期六) 10:00-15:40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3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議程(點此下載議程pdf)

時間

事項說明

09:40-10:00

報到(含繳交年費)

10:00-10:20

呂妙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會務報告

10:20-11:5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第一場)

主持兼評論人

報告人

報告題目

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徐菀臨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製造徽墨:明代製墨者地位的轉變與「徽墨」價值的形塑

詹珮蓉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占夢書及其文化意涵研究:以《夢占逸旨》中「食」的夢徵為中心

11:50-13:00

午餐

13:00-13:30

柯基生
廣川醫院院長

「明代纏足文化」文物導覽

13:30-14:20

專題演講

主持人

演講人

演講題目

呂妙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柯基生
廣川醫院院長

明代纏足文化

14:20-14:40

茶敘

14:40-15:4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第二場)

主持兼評論人

發表人

發表題目

劉瓊云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呂柏勳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博物視域下明代雜記體志怪筆記的分類概念

※青年學者論文報告每人15分鐘、每場綜合討論約30分鐘
※防疫公告事項,會議進行期間敬請配合:
1.敬請配戴口罩,並進行手部消毒。
2.若有呼吸道症狀或體溫超過38度,敬請自主健康管理並盡速就醫。

備註:尚未繳交年費之會員,請轉帳學會帳戶,並通知敝會。
郵局代號:700 學會郵局帳號:0001236-0513149
學生會員:500元;非學生會員:1000元;團體會費:2000元。
繳交費用後將會致贈當期期刊,敬請會員踴躍繳費。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2年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改為「線上會議」通知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謹訂於1月15日(星期六)下午2:00,舉行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因應近日疫情升溫,會議將改採線上方式舉行,連結網址(點此進入) 本次年會除近一年來的會務報告外,也將舉辦「新秀論文發表會」,邀請四位年輕學者發表研究成果。精彩可期,祈請 台端共襄盛舉,切磋指教。(點此觀看議程pdf

會議日期:2022年1月15日(六),下午14:00-17:10。
會議地點:Google meet會議室(13:50)
會議室連結:https://meet.google.com/hze-quck-xkd?authuser=0&hl=zh_TW

時間

事項說明

13:50-14:00

登入google meet會議室

14:00-14:30

會務報告

14:30-14:40

中場休息

14:40-15:5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第一場)

主持人

報告人

報告題目

 

王鴻泰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蕭琪
(臺大歷史所博士)

元明之間老人養護知識的傳衍:以《壽親養老新書》為核心的考察(摘要下載

江采蘋
(臺師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成雙作對:明代四季故事人物圖(摘要下載

15:50-16:00

中場休息

16:00-17:1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第二場)

主持人

報告人

報告題目

邱仲麟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吳彥儒
(臺師大歷史所博士)

六師之任:明代協理京營戎政與北京防禦(摘要下載

謝志緯
(清大歷史所碩士)

由教習而對柄:明代翰林院官出任內書堂教習的政治作用與影響(摘要下載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2年年會(第十三屆第二次)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2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改為「線上會議(點此瀏覽最新消息)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謹訂於1月15日(星期六)下午2:00整,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召開第十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中除近一年來的會務報告外,也將進行第十四屆理監事選舉。同時,舉辦「新秀論文發表會」,邀請4位年輕學者發表研究成果。精彩可期,祈請 台端共襄盛舉,切磋指教。

時間:民國111年1月15日(星期六) 14:00-17:3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文學院勤大樓四樓)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科技部

時間

事項說明

13:30-14:00

報到、領取資料

14:00-14:30

會務報告

14:30-14:50

茶敘、理監事投票

14:50-16:0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第一場)

主持人

報告人

報告題目

 

王鴻泰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蕭琪
(臺大歷史所博士)

元明之間老人養護知識的傳衍:以《壽親養老新書》為核心的考察

江采蘋
(臺師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成雙作對:明代四季故事人物圖

16:00-16:15

茶敘、理監事投票(1615截止)

16:15-17:20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第二場)

主持人

報告人

報告題目

邱仲麟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吳彥儒
(臺師大歷史所博士)

六師之任:明代協理京營戎政與北京防禦

謝志緯
(清大歷史所碩士)

由教習而對柄:明代翰林院官出任內書堂教習的政治作用與影響

17:20-17:30

宣佈理監事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