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旅《露書》中的明代社會經濟史料

邱仲麟*

前言

姚旅所撰《露書》,以往學者提及者不多。謝國楨先生在四十年前(1960年)所著的《明清筆記叢談》中,曾對《露書》予以簡要介紹。書中認為該書各篇中,「以風篇、錯篇記當時的事實,最為詳核。」又云:「他曾遊歷京洛,北上太原、洪洞、大同,南涉嶺海,還到過雲南。所經過的地方,人情風俗,節候風氣,戲劇樂舞,都有所記述。還記載了些朝鮮、琉球、越南諸國及西南少數民族的習慣;以及西洋利瑪竇等人東來的事蹟。」謝先生認為其中有很多可採的資料,例如有關樂器各條,「很可供音樂家的參考。」書中所記的雲南火把節的資料,「也有其參考價值。」另外,謝先生又舉到書中所記關於歐州人東來的事蹟,以及煙草傳入中國的事實,都是不錯的史料。 [1]

昔日讀謝國楨先生書中此段記述時,遍查臺灣各圖書館,均未見收藏該書,深以未能通讀全書為憾。五年前,《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刊行,於該叢書子部中見《露書》, [2] 惜以正撰寫博士論文,未能細讀。近日細讀此書,殊覺當中所載,誠如謝國楨先生所言,極富史料價值,爰是將書中關於明代社會經濟方面之史料,予以進一步介紹,以為明代研究之助。 閱讀全文

「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限制? 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政府

邱澎生(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2001年元月)*
(本文修改後,發表於《台大歷史學報》26期)

(一)「數目字管理」中的經濟、法律與文
(二)「數目字管理」的洞見與限制
徵引書目

大歷史觀」(macro-history)、「數目字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是黃仁宇先生成學以來所極力宣揚的史學概念,前者是這種史學概念的統稱,後者則是這種史學概念的實際操演。何謂「大歷史的觀點」?黃先生直指稱是:「即是從技術上的角度看歷史(technic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1] 所謂「技術上的角度」,則正是他強調的「數目字管理」概念:

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現代化的社會,它能夠將整個的社會以數目字管理。因之社會裏的成員,變成了很多能相互更換(interchangeable) 的零件;更因之社會上的分工可以繁複。法律既以私人財產權之不可侵犯作宗旨,也能同樣以數目字上加減乘除的方式,將權利與義務,分割歸併,來支持這樣的分工合作。這在推進科技的發展中,產生了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條件……以農業組織作國家基幹,注重凡事維持舊有的均衡;以商業組織作國家基幹,則注重加速交換 (exchange)。時代愈進化,後者愈能掌握科技,而前者的弱點更為暴露,其國民對其政府之無能益抱不滿。 [2]

閱讀全文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0年第六屆年會(第三屆第一次)

時間:民國89年10月22日9:30-11:30
地點: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大樓誠202教室
內容:邀請廈門大學歷史系楊國楨教授(政治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專題演講,題目為「明末的民風:蔡獻臣《清白堂稿》評介」

資料出處:《明代研究通訊》第四期,77頁。

《明代研究通訊》第三期

《明代研究通訊》第三期

論著
蔡仁厚 《王陽明全書》的編輯形式與義理結構
陳梧桐 明人文集的史學傳統
張璉 現存明人文集的特色與「明人文集聯合目錄與篇目索引資料庫」建置概況
吳蕙芳 民間日用類書的內容與運用──以明代「三台萬用正宗」為例
會議報導
巫仁恕
呂妙芬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紀要
書評
朱鴻 評介姜守鵬、林乾《明永宣盛世》
學界動態
編輯部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動態
編輯部 第五屆(88)年會報導
編輯部 第三屆理監事改選名單
編輯部 近一年來學會活動
編輯部 學術研討會論文篇目
編輯部 臺灣地區大學研究所開設明代研究課程
研究訊息
編輯部 臺灣地區大學明代研究博碩論文目錄暨摘要
編輯部 新近明代研究書目索引資訊
編輯部 新近出版書目
編輯部 期刊論文索引

二○○○年十月

※電子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TACI 臺灣引文資料庫臺灣人社百刊Taiwan Journals Search月旦知識庫HyRead 台灣全文資料庫下載。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

民國89年4月28-30日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漢學研究中心.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共同主辦

01.方祖猷  從《王龍溪先生全集》等書探討王畿哲學的兩重性及時人的兩種非難
02.王戎笙  《賜餘堂集》對研究晚明政治的史料價值
03.王成勉  從張岱文集看明代文史的互通
04.王春瑜  明人文集的人文傳統
05.毛佩琦  八十年代初中國人民大學編纂《明人文集索引》情況的簡要介紹
06.朱鴻   文集與人物研究──以明初閣臣黃淮為例
07.朱鴻林  明人文集利用上的問題舉說:以陳白沙文集為例
08.李焯然  從丘濬《瓊臺類稿》看明中葉的政治與社會
09.巫仁恕  明人文集中的司法審判史料
10.吳格   《明人文集篇目索引數據庫》編製芻議
11.吳振漢  明代後期舉貢出身文官之仕途
12.吳量愷  《張居正集》與明朝中後期社會變異
13.吳智和  明人文集中的生活史料──以居家休閒生活為例
14.呂士朋  從《袁中郎全集》看公安派新文學運動
15.何寶善  陵制與山水相稱的藝術傑作:吳中規劃設計明長、獻、景三陵
16.武新立  研究顧炎武生平事跡的珍貴資料──《蔣山傭殘稿》
17.林麗月  《蒹葭堂稿》與陸楫「反禁奢」思想的流衍
18.周振鶴  從明人別集看晚明旅遊風氣的形成
19.邱仲麟  儒醫、世醫與庸醫:明代典籍中對於醫者的評論
20.馬泰來  明人文集中傳記資料考索──以施觀民、梅國楨、吳廷諸人為說明之例
21.南炳文  萬曆閣臣文集與《萬曆起居注》
22.徐玉虎  明冊琉使郭汝霖著作遺存琉球考
23.章培恆  從明初文集看當時政治狀況──明代文集價值的一個實例
24.商傳   元末明初的學風──以明初文集為素材
25.曹樹基  墓誌銘中所見明代人口結構
26.張璉   從《心齋王先生全集》論王艮的新人倫觀
27.張德信  《霍勉齋集‧申稿》研究
28.張顯清  要重視明清之際人士文集的研究和整理──以孫奇逢文集為例
29.陳梧桐  明人文集的史學價值
30.陳學霖  《張居正集》之閩廣海寇史料考釋
31.陳寶良  明人文集之學政史料及其價值
32.黃宣民  明代永新賀氏傳世文獻簡介
33.黃桂蘭  論張岱小品文的雅趣與諧趣
34.楊正泰  明代商書與其他文獻圖籍的關係
35.鄭培凱  名賢與自我:張大復筆下的理想人生
36.蔡仁厚  《王陽明全書》的編輯形式與義理結構
37.劉重日  《白耷先生文稿》與閻爾梅其人其事
38.顧誠   朱文正事蹟稽考
39.川勝守  明代內閣大學士的文集與明代政治制度的改革
40.濱島敦俊 日本靜嘉堂所藏《朱文肅公文集》與朱國楨
41.艾思仁  從版本學及聯網編目看明人文集
42.司徒琳  Wenji as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Ming-Qing Conflict: Contrasting Official Culture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43.費克光  談遷與嘉靖朝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提要

1.從《王龍溪先生全集》等書探討王畿哲學的兩重性及人的兩種非難
方祖猷 寧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一、關於王畿哲學體系的兩重性:《王龍溪先生全集》和錢德洪主編的《陽明年譜》關於天泉證道的記載中,陽明指出「四有」「四無」應相資為用,四句教法是徹上徹下語,王畿表示「有省」,因而構成其哲學的上下,實權,主次兩重層次。這可從他的心體論、工夫論和理想人格論中得到反映。然而這兩重層次中,他內心深處重視的是「四無」說,遂造成其體系的內在矛盾。

二、時人對王畿的兩種非難:從《聶雙江先生文集》和《念庵文集》中,發現聶豹與羅洪先非難王畿的已發求良知說,把良知等同於知識而逐外;王畿則認為良知與知識都屬「知」,良知不能外於知覺,然知識非良知,兩者性質不同。而楊豫孫提出以「知識為性」,企圖糾正王畿未把知識提到應有的高度的偏差。聶豹、羅洪先力主「格物無功夫」,批評王畿「周物而不過」的格物說為重外輕內,而吳悟齋及《高子遺書》中所載高攀龍的觀點,則主張返歸朱熹的格物論。對王畿的這兩種非難,可窺見晚明朱學和實學思潮的興起。BACK

2.《賜餘堂集》對研究晚明政治的史料價值
王戎笙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賜餘堂集》是錢士升的文集,共十卷,約20萬字,乾隆四年刻。《明史》錢士升傳的初稿本(史官陸奎勳擬稿)曾提到《賜餘堂集》一書,但欽定《明史‧錢士升傳》刪去了這一書名。此書為四庫禁毀書之一,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珍藏。現由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整理,編入集部第七冊,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

錢士升是萬曆四十四年狀元,才氣橫溢。他不是東林黨人,但出於正義,不惜蕩盡家產,冒險營救受害的東林人。

最能反映錢士升政治見解及其不容於崇禎皇帝的是他的《四箴》,但《明史‧錢士升傳》只有簡略說明:「大指謂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時弊。帝雖優旨報聞,意殊不懌也。」崇禎九年錢士升糾參李璡,崇禎皇帝卻嚴厲斥責道:「即欲沽名,前疏(王按:指《四箴》)已足致之,毋庸汲汲。」錢士升惶懼,遂引罪乞休。錢士升的《四箴》如何深中時弊,為什麼深中時弊的話反被崇禎皇帝認為是沽名釣譽。這是研究晚明政治的重要文獻,但只能從錢士升的文集中看到《恭獻四箴疏》的全文。 閱讀全文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1999年第五屆年會(第二屆第二次)

時間: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六)上午九點三十分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
主席:徐泓教授(第二屆理事長)

一、報告事項

  • 會務報告 報告人:朱鴻(第二屆秘書長)
  • 財務報告 報告人:朱鴻(第二屆秘書長)
  •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籌備情形報告 報告人:張璉(漢學研究中心編輯)
  • 「明實錄全文電子資料庫檢索測試」報告 報告人:巫仁恕(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二、舉行「明代社會變遷」學術報告

發表人 論文題目 所屬單位
巫仁恕 明代平民服飾的流行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 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何淑宜 以「禮」化「俗」──晚明士紳的喪俗改革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生

三、改選第三屆理監事

資料出處:《明代研究通訊》第三期,73頁。

《明代研究通訊》第二期

《明代研究通訊》第二期

徐泓 序韋慶遠教授《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
邱炫煜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九〈開設貴州〉校讀:兼論作者的史識與全書的評價
鍾豔攸 明代家訓類文獻簡介
王光宜 明代女教書的體例與內容簡介
吳大昕 明嘉靖倭寇研究的回顧
巫仁恕 《李自成結局研究》評介
何淑宜 《中國的社與會》評介
黃華源 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特展及相關活動側記
廖寶秀 故宮明代宣德官窯精華展述略
林莉娜 明代宮廷繪畫概論-兼論宣宗繪畫
呂妙芬 簡介明清研究會及其網站
編輯部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活動概況
朱鴻
衣若蘭輯錄
近年來有關明代研究博碩士論文摘要
朱鴻
衣若蘭輯錄
87年有關明代研究新書目錄
朱鴻
衣若蘭輯錄
87年有關明代研究論文目錄

一九九九年七月

※電子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TACI 臺灣引文資料庫臺灣人社百刊Taiwan Journals Search月旦知識庫HyRead 台灣全文資料庫下載。

《明代研究通訊》第一期

《明代研究通訊》第一期

呂士朋 發刊辭
邱澎生 「第一屆兩岸明史學術研討會」會議報導
張璉 近三十年海外明史研究學術期刊概介
衣若蘭 「雅俗之辨」:評介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
巫仁恕 評介羅麗馨《十六、十七世紀手工業的生產發展》
邱澎生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實錄》全文檢索簡介
林燊祿 明人釋明辭
編輯部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第一屆理監事及秘書長名錄
編輯部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第二屆理監事及秘書長名錄
編輯部 中國國明代研究學會活動概況
朱鴻輯錄 近三年〔84-86〕有關明代研究博碩士論文摘要
朱鴻輯錄 近三年〔84-86〕有關明代研究新書目錄
朱鴻輯錄 近三年〔84-86〕有關明代研究論文目錄

一九九八年七月

※電子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TACI 臺灣引文資料庫臺灣人社百刊Taiwan Journals Search月旦知識庫HyRead 台灣全文資料庫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