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5年年會(第十五屆第一次)」紀要

  2025年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年會於1月18日在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本次年會以陳秀芬理事長於開幕後進行2024年會務報告,講述明代研究2024年舉辦學會演講活動以及期刊發行情況。接著進行明史新秀論文發表會,分別由四位青年學者發表個別研究成果,以明帝國的邊疆治理、族群政策、修史制度及宗室管理等議題為核心,展示明代多元面向的統治策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第一位講者吳挺誌博士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歷史學系,目前在中研院史語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其主題為「王朝下的非漢民戶:明帝國西北平涼的蒙古戶及其生計」,該研究聚焦於明帝國西北平涼地區蒙古土達民戶的特殊治理策略及其生計情況。土達民戶作為特殊編戶群體,既不同於漢人民戶,也有別於軍戶,其在明廷統治框架下享有輕稅輕役的政策待遇,並被允許保留畜牧生活模式及武裝,以滿足帝國軍事需求。官方刻意將土達民戶安置於草場區域,避免與漢人共居,並鼓勵其延續傳統習俗與生計模式。然而1460年代由於鄂爾多斯蒙古人南遷掠奪,致使明廷緊縮對土達地區的控制,加諸食物缺乏的主要問題,導致土達民戶生計崩潰,最終引發滿四之亂。叛亂平定後,明廷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土達民戶的控制,包括提供糧食救濟、徵召其為民兵及義勇,並改變草場為農地以穩定生計。此揭示明帝國在多族群統治中如何平衡特殊政策與帝國需求,並展示自然環境與統治策略間的密切互動。學會理事長陳秀芬教授好奇本議題的對話對象,吳挺誌博士回應當時明廷介入維持非漢人族群的生計,此作法雖與清代類似,卻是基於不同理由。清代統治者可以說是為了維繫非漢民族的認同,明代統治者的舉動是為了保持武裝力量而非認同。今日學界相當重視元明清中的蒙元特性,而本議題正可展現漢人朝代與元清帝國政策雖動機上有所不同,卻採行相類似的做法。

  第二場演講主題為「地緣政治視角下的明代邊疆整治:以松潘為中心」,由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蕭子健主講,其研究以四川西北的松潘地區為例,剖析地緣因素對明代邊疆治理的影響。松潘地區地勢險峻,氣候嚴寒,自然環境限制了農耕與屯田發展,從而增加治理難度。明朝前期採取安撫政策,設立土司制度以實行間接統治;明中後期隨著西海蒙古勢力的南下,明廷逐漸轉向以征剿為主的政策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此外,明廷透過軍屯與民運等方式解決軍糧供應問題,但後勤補給的失效亦成為治理的重大挑戰之一。透過番夷治理、流官制度以及後勤管理因素探討,凸顯松潘的治理方針將針對此三項要素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動態調整。但地緣限制使得明廷始終難以鞏固對該地的長期控制,此展現地緣因素對邊疆治理的挑戰及其影響。何幸真博士好奇松潘與明廷的土貢實際情況,蕭子健指出明廷在資源足夠時候往往出手闊綽,但面臨資源較少的情形則會嚴格控制番族的人數,避免過多人進入北京領取懸賞,並且規定貢物不得濫竽充數。

  第三場演講者何幸真博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目前在中研院史語所做博士後研究。其演講主題為〈體制與成規:明代官僚系統下的修史活動〉,研究聚焦於明代官方修史制度的演變,探討翰林院與內閣在修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延伸的政治意涵。明代修史活動由翰林院主導,然亦與內閣有密切關係。在成祖、仁宗與宣宗的政治規劃下,閣院發展使修史逐漸形成制度化的修纂程序,並具備官員升遷的功用和反映政治局勢的面向。例如正德年間焦芳附劉瑾入總裁,其藉安插親信或施壓修史,卻引發翰林官員的抵制,顯示修史活動不僅反映了政治權力的運作,也體現制度與時局的互動。館閣體制的發展與修史成規的改變密不可分,此後進而影響官方修纂論述的建立。此揭示明代修史制度的規範化,以及在不同皇帝當朝時潛藏的政治作用開始發酵,從而陸續產生官方修史制度層面的變化與影響。上海交通大學邱澎生教授提出,翰林院的介入應當會改變修史的歷史意識,詢問是否有注意到相關的記載?何幸真博士回答官方修史包括國朝史跟通鑑類史書,因為範圍廣泛,所以傾向國朝史的論述,故演講集中討論當代政治問題。儘管翰林院史觀在書面上看似表現相對保守、中規中矩,但館閣閣臣與翰林官員的個人史觀卻是因人而異的情形。

  第四場演講主題為「冒亂宗支:明代宗室的非婚生子女問題」,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廖子萱主講。本演講以成化至嘉靖年間為斷限,探討明代宗室非婚生子女的管理問題,因宗支正統性問題對國家財政所造成的影響。宗室非婚生子女多因擅自成婚、濫收妾媵或通姦亂倫產生,導致宗祿分配與宗支管理的混亂。明廷通過奏報程序及宗藩條例等方式,規範非婚生子女的待遇,例如減少其口糧額度、禁止請封等,但實際執行效果有限。萬曆年間,宗室冒名與奏報延誤問題仍然普遍,進一步加重國庫負擔。而非婚生子女問題反映著宗室管理制度的矛盾性,朝廷一方面試圖通過條例加強管控,另一方面因皇帝的親情立場而常頒布赦免,導致種種宗室問題難以徹底解決。講者試圖藉由制度發展及實際運行的角度,展現明廷在宗室管理中的挑戰與困境。東海大學歷史系吳靜芳教授詢問如果父親皆為宗室,血統混亂一說為何成立?廖子萱解釋因明代皇明祖訓規定的合法子嗣中母方應屬良家女子,但非婚生子女如花生與爛妾往往非良家婦女,故才有血統混亂一說。

  本次年會的四場演講從多角度解析明代的統治策略與社會運作,揭示了明帝國在多族群、多地域背景下的治理挑戰與應對策略,為明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學術啟發與深刻見解。四場演講結束後,以明代書法藏品聞名的「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由何明慶先生代表蒞臨向來賓宣傳,「何創時雲端博物館」最近完成設置並上線,對明代書法史料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上網參閱。至此本次研究論壇完滿結束,在場學人亦於會後交流過程中獲益良多。

撰稿人:簡瑞瑩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5年年會(第十五屆第一次)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目前預訂於1月18日(星期六) 下午13:00整,於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中心(A904會議教室)召開第十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除近一年來的會務報告外,也將舉辦「新秀論文發表會」,邀請四位青年學者發表研究成果。精彩可期,祈請 台端共襄盛舉,切磋指教。

時間:民國114年1月18日(星期六) 13:00-16:5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中心(A904 會議教室)
地址:106 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主辦單位: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25年會暨新秀論文發表會議程(點此下載議程PDF)

時間

事項說明

13:00-13:10

報到(含繳交年費)

13:10-13:30

陳秀芬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

2024年會務報告

青年學者論文發表會

發表人

報告題目

13:30-14:00

吳挺誌
賓州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

王朝下的非漢民戶:
明帝國西北平涼的蒙古戶及其生計(摘要下載

14:00-14:30

蕭子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
明代邊疆整治:以松潘為中心
摘要下載

14:30-14:50

綜合討論

14:50-15:30

茶敘

15:30-16:00

何幸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

體制與成規:
明代官僚系統下的修史活動
摘要下載

16:00-16:30

廖子萱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博士生

冒亂宗支:
明代宗室的非婚生子女問題
摘要下載

16:30-16:50

綜合討論

※青年學者論文報告,每人發表 30 分鐘,綜合討論 10 分鐘。

109年度明代生活史料研讀會 洪麗珠博士及何幸真女士演講

明代研究專題演講此次邀請洪麗珠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演講,講題為:「元末華北人物與蒙元的亡國論述」;以及何幸真女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演講,講題為:「明代中期實錄編纂人員的職權與互動──從幾條筆記史料看起」。

時間:109年7月8日(星期三)10:00~15:00
地點: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聯絡email: twmingstudies@gmail.com

時間 講者 講題
10:00-12:00 洪麗珠博士 元末華北人物與蒙元的亡國論述
12:00-13:00 午餐(敬備餐盒)
13:00-15:00 何幸真女士 明代中期實錄編纂人員的職權與互動
──從幾條筆記史料看起

防疫公告事項,會議進行期間敬請配合:
1.敬請配戴口罩,並進行手部消毒;會議進行時請盡量採行梅花座。
2.若有呼吸道症狀或耳溫超過38度C,敬請自主健康管理並盡速就醫。

《明代研究》第二十九期

《明代研究》第二十九期

論著
吳才茂 明代衛所武官後裔的身份變遷與村落形成──以銅鼓衛劉氏指揮使為例
郭嘉輝 論「李善長案」的形成與性質──從《昭示姦黨錄》的重構切入分析
吳兆豐 明儒王畿《中鑒錄》的流傳、編刊與內容特色
曹曄 適彼樂土:地方士紳與明崇禎十四年紹興山陰縣天樂鄉的救荒活動
書評
吳若明 書評:宮廷史視野下的明史新論──《明代宮廷史研究叢書》
學訊
許凱翔
何幸真
吳政龍
2016-2017年臺灣地區明代研究論著目錄
何幸真 科技部學術補助獎勵之明代相關專題研究計畫(106年度)

民國一○六年十二月

※電子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TACI 臺灣引文資料庫臺灣人社百刊Taiwan Journals Search月旦知識庫HyRead 台灣全文資料庫下載。

《明代研究》第二十八期 「十六世紀朝鮮戰爭」專號

《明代研究》第二十八期 「十六世紀朝鮮戰爭」專號

專號論著
卜永堅 「十六世紀朝鮮戰爭」專號導言(電子全文)
劉曉東 「服遠」與「治近」:嘉靖二十六年的遣明使處置
卜永堅 十六世紀朝鮮戰爭與明朝中央政治
羅麗馨 萬曆朝鮮戰爭:日軍之戰術
中島樂章著
郭陽譯
十六世紀末朝鮮戰爭與九州──東南亞貿易:以加藤清正的呂宋貿易為中心
書評
孫欲容 朴元熇,《崔溥漂海錄分析研究》
李菊華  정민 ,《18세기 한중 지식인의 문예 공화국──하버드 옌칭도서관에서 만난 후지쓰카 컬렉션》(鄭珉,《18世紀韓中文人的文藝共和國──在哈佛燕京圖書館邂逅之藤塚鄰舊藏》)
學訊
許凱翔
何幸真
104、105學年度臺灣地區明代研究學位論文
劉伊芳 104、105學年度臺灣地區明代研究博士論文摘要
何幸真 近期國內外明代研究期刊、論文集目錄

民國一○六年六月

※電子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TACI 臺灣引文資料庫臺灣人社百刊Taiwan Journals Search月旦知識庫HyRead 台灣全文資料庫下載。

《明代研究》第二十七期

《明代研究》第二十七期

論著
邱仲麟 明代兀良哈三衛撫賞及其經費之籌措
陳秀芬 「診斷」徐渭:晚明社會對於狂與病的多元理解
許齊雄 吳與弼的宗族觀念
張繼瑩 祇恐遺珠負九淵:明清易代及《偏關志》的書寫
史料解析
韋胤宗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圖書館藏《九州分野輿圖古今人物事跡》
書評
林文凱 書評:阿風,《明清徽州訴訟文書研究》
學訊
何幸真 科技部學術補助獎勵之明代相關專題研究計畫(105年度)
許凱翔
陳一中
2016年臺灣地區明代研究論著目錄

民國一○五年十二月

※電子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Airiti Library 華藝線上圖書館TACI 臺灣引文資料庫臺灣人社百刊Taiwan Journals Search月旦知識庫HyRead 台灣全文資料庫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