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張繼瑩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
講題:四篇明代偏關的墓誌銘:一些不成熟的整理與分析
主辦單位:明代研究
時間:2014 年 12 月 14 日(日)下午 3:00 至 下午 5:00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標籤彙整: 墓誌銘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
民國89年4月28-30日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漢學研究中心.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共同主辦
01.方祖猷 從《王龍溪先生全集》等書探討王畿哲學的兩重性及時人的兩種非難 |
02.王戎笙 《賜餘堂集》對研究晚明政治的史料價值 |
03.王成勉 從張岱文集看明代文史的互通 |
04.王春瑜 明人文集的人文傳統 |
05.毛佩琦 八十年代初中國人民大學編纂《明人文集索引》情況的簡要介紹 |
06.朱鴻 文集與人物研究──以明初閣臣黃淮為例 |
07.朱鴻林 明人文集利用上的問題舉說:以陳白沙文集為例 |
08.李焯然 從丘濬《瓊臺類稿》看明中葉的政治與社會 |
09.巫仁恕 明人文集中的司法審判史料 |
10.吳格 《明人文集篇目索引數據庫》編製芻議 |
11.吳振漢 明代後期舉貢出身文官之仕途 |
12.吳量愷 《張居正集》與明朝中後期社會變異 |
13.吳智和 明人文集中的生活史料──以居家休閒生活為例 |
14.呂士朋 從《袁中郎全集》看公安派新文學運動 |
15.何寶善 陵制與山水相稱的藝術傑作:吳中規劃設計明長、獻、景三陵 |
16.武新立 研究顧炎武生平事跡的珍貴資料──《蔣山傭殘稿》 |
17.林麗月 《蒹葭堂稿》與陸楫「反禁奢」思想的流衍 |
18.周振鶴 從明人別集看晚明旅遊風氣的形成 |
19.邱仲麟 儒醫、世醫與庸醫:明代典籍中對於醫者的評論 |
20.馬泰來 明人文集中傳記資料考索──以施觀民、梅國楨、吳廷諸人為說明之例 |
21.南炳文 萬曆閣臣文集與《萬曆起居注》 |
22.徐玉虎 明冊琉使郭汝霖著作遺存琉球考 |
23.章培恆 從明初文集看當時政治狀況──明代文集價值的一個實例 |
24.商傳 元末明初的學風──以明初文集為素材 |
25.曹樹基 墓誌銘中所見明代人口結構 |
26.張璉 從《心齋王先生全集》論王艮的新人倫觀 |
27.張德信 《霍勉齋集‧申稿》研究 |
28.張顯清 要重視明清之際人士文集的研究和整理──以孫奇逢文集為例 |
29.陳梧桐 明人文集的史學價值 |
30.陳學霖 《張居正集》之閩廣海寇史料考釋 |
31.陳寶良 明人文集之學政史料及其價值 |
32.黃宣民 明代永新賀氏傳世文獻簡介 |
33.黃桂蘭 論張岱小品文的雅趣與諧趣 |
34.楊正泰 明代商書與其他文獻圖籍的關係 |
35.鄭培凱 名賢與自我:張大復筆下的理想人生 |
36.蔡仁厚 《王陽明全書》的編輯形式與義理結構 |
37.劉重日 《白耷先生文稿》與閻爾梅其人其事 |
38.顧誠 朱文正事蹟稽考 |
39.川勝守 明代內閣大學士的文集與明代政治制度的改革 |
40.濱島敦俊 日本靜嘉堂所藏《朱文肅公文集》與朱國楨 |
41.艾思仁 從版本學及聯網編目看明人文集 |
42.司徒琳 Wenji as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Ming-Qing Conflict: Contrasting Official Culture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
43.費克光 談遷與嘉靖朝 |
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提要
1.從《王龍溪先生全集》等書探討王畿哲學的兩重性及人的兩種非難
方祖猷 寧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一、關於王畿哲學體系的兩重性:《王龍溪先生全集》和錢德洪主編的《陽明年譜》關於天泉證道的記載中,陽明指出「四有」「四無」應相資為用,四句教法是徹上徹下語,王畿表示「有省」,因而構成其哲學的上下,實權,主次兩重層次。這可從他的心體論、工夫論和理想人格論中得到反映。然而這兩重層次中,他內心深處重視的是「四無」說,遂造成其體系的內在矛盾。
二、時人對王畿的兩種非難:從《聶雙江先生文集》和《念庵文集》中,發現聶豹與羅洪先非難王畿的已發求良知說,把良知等同於知識而逐外;王畿則認為良知與知識都屬「知」,良知不能外於知覺,然知識非良知,兩者性質不同。而楊豫孫提出以「知識為性」,企圖糾正王畿未把知識提到應有的高度的偏差。聶豹、羅洪先力主「格物無功夫」,批評王畿「周物而不過」的格物說為重外輕內,而吳悟齋及《高子遺書》中所載高攀龍的觀點,則主張返歸朱熹的格物論。對王畿的這兩種非難,可窺見晚明朱學和實學思潮的興起。BACK
2.《賜餘堂集》對研究晚明政治的史料價值
王戎笙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賜餘堂集》是錢士升的文集,共十卷,約20萬字,乾隆四年刻。《明史》錢士升傳的初稿本(史官陸奎勳擬稿)曾提到《賜餘堂集》一書,但欽定《明史‧錢士升傳》刪去了這一書名。此書為四庫禁毀書之一,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珍藏。現由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整理,編入集部第七冊,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
錢士升是萬曆四十四年狀元,才氣橫溢。他不是東林黨人,但出於正義,不惜蕩盡家產,冒險營救受害的東林人。
最能反映錢士升政治見解及其不容於崇禎皇帝的是他的《四箴》,但《明史‧錢士升傳》只有簡略說明:「大指謂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時弊。帝雖優旨報聞,意殊不懌也。」崇禎九年錢士升糾參李璡,崇禎皇帝卻嚴厲斥責道:「即欲沽名,前疏(王按:指《四箴》)已足致之,毋庸汲汲。」錢士升惶懼,遂引罪乞休。錢士升的《四箴》如何深中時弊,為什麼深中時弊的話反被崇禎皇帝認為是沽名釣譽。這是研究晚明政治的重要文獻,但只能從錢士升的文集中看到《恭獻四箴疏》的全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