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出版文化中的「二十四孝」 論孝子形象的建立與發展

大澤顯浩 OSAWA Akihiro*

(本文因早期Big5編碼轉換問題,部分文字無法顯示,請讀者參閱〈明代出版文化中的「二十四孝」―論孝子形象的建立與發展〉,《明代研究通訊》,第5期11-33頁。)

前言

闡明「二十四孝」的形成是一種揭開中國民俗性心態的問題。其整個過程有很多因素,例如有關宗族倫理的因素,儒教、佛教、道教等宗教性的因素,還有以母子結合的強固性代表的心理性的因素。透過這些因素,中國人一直認?孝道就是穩定社會和保障秩序最重要力量。

關於「二十四孝」的由來存在許多?法,現存「二十四孝」直接的藍本,應該是元末人郭居敬編纂的《二十四孝詩選》。日本書誌學專家川?一馬介紹《二十四孝詩選》(日本室町中期抄本)時,提到《續文獻通考》,認為《二十四孝詩選》是郭居敬所作。 [1] 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七十一,節義考,孝子云:

郭居敬尤溪人。性至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序而詩之,名二十四孝詩,以訓童蒙。

到了明末萬?年間又有《日記故事》系統的「二十四孝」出現,之後到現在為止《日記故事》系統的「二十四孝」就成為「二十四孝」的代表。現在流行的「二十四孝」就是屬於這個系統,各種年畫或者兒童讀物所描寫的「二十四孝」也是《日記故事》系統為主。

「二十四孝」之稱固定後,其內容到現在仍持續地變化中。文獻上「二十四孝」一詞最早出現的時間,現在可以確認的是敦煌出土「故圓鑒大師二十四孝押座文」(Stein,No.7)。 [2] 〈二十四孝押座文〉裡面,有目連、舜、王祥、郭巨、老萊等孝子的名字。

目連已救青提母、我佛肩舁淨梵王、萬代史書歌舜主、千年人口讚王祥、慈烏返哺猶懷感、鴻雁纔飛便著行、郭巨願埋親子息、老萊歡著綵衣裳。

更者「泣竹筍生名最重」,「扇枕」、「溫?」、「共樹共枝爭判割」等句來看,這內容還有孟宗、黃香(王延)、田真。這些來自中世的佛教?法或者《孝子傳》之類的一套所謂原「二十四孝」孝子故事之中,後來發生了華北的宋金元墓壁畫的孝子圖。這些孝子圖像的主要內容跟元末時期在高麗編纂的《孝行錄》一樣。

之後到元末有種種「二十四孝圖」。如在謝應芳《龜巢稿》卷十四,〈二十四孝?序〉(《四部叢刊》三編)、張憲《玉笥集》卷五〈題王克孝二十四孝圖〉(《粵雅堂叢書》初編二集)等等元人的文集中都可見「二十四孝」。 [3] 元代木刻「二十四孝圖」到現在為止所發現的只有一張,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的托普卡普(Topkapi)宮殿美術館所藏。 [4]

一、「二十四孝」的三系統:《孝行?》、《二十四孝詩選》、《日記故事》

〈一〉《孝行錄》:

在元末高麗編纂的,有前後二章。前章就是「二十四孝」。此書乃最早為「二十四孝圖」作贊的文獻。書前有至正六年(1346)李齊賢的〈序〉云:

府院君吉昌權公,嘗命工人,畫二十四孝圖,僕即?人頗傳之。既而院君以畫與?,獻之大人菊齋國老,菊齋又手抄三十有八事,而虞丘子附子路,王延附黃香,則為章六十有二,具辭語未免於冗且俚,蓋欲田野之民皆得易讀而悉知也。

可見乃是供民眾教化用或是作為童蒙書之用。府院君吉昌權公就是高麗末期的權準,菊齋是權準父親權溥的號。這個權準初獻的前二十四章就是《孝行?》系「二十四孝」。根據橋本草子教授的研究,現存的《孝行?》版本是權準的孫子權近在永樂三年(1405)加以註解的,日本東京尊經閣文庫藏有一本。 [5] 另外有江戶時代狩谷?齋抄本,影印附在黑田彰,《孝子傳?研究》(思文閣出版,2001)。

《孝行?》系「二十四孝」和主要的宋金元墓中所見的壁畫與磚彫,或石棺上所見孝子圖像之傍題卻是一?的, [6] 可見必定有其共同的範本。其載之二十四孝子如下:

虞舜、老萊子、琰子、曾參、閔損、蔡順、郭巨、董永、丁蘭、姜詩、陸績、孟宗、王祥、楊香、韓伯瑜、元覺、劉明達、田?、曹娥、劉殷、魯義姑、鮑山、趙孝宗、王武子。

其中,用?體強調的虞舜、老萊子、郯子、曾參、閔損、蔡順、郭巨、董永、丁蘭、姜詩、陸績、孟宗、王祥、楊香等十四個孝子是三個系統都有的「二十四孝」骨幹孝子,下面都如此。

《孝行?》系統的「二十四孝」到後來也有些許的變化,出現在明末日用類書之中。例如萬?丁酉二十五年(1597)序刊《五車拔錦》卷三,人紀門,?朝臣紀,「二十四孝」:

大舜、曾參、閔損、江革、老萊子、韓伯瑜、陸績、郭巨、魯義姑、趙孝宗、董永、丁蘭、王武子、孟宗、王祥、劉毅、田?、陳娥、范宣、王裒、趙咨、仲由、鮑山、(一共二十三孝子,缺一名,可能是姜詩?劉毅可能是劉殷之筆誤) [7]

這裡的二十四孝和以上談到的三個系統都不完全相同,《五車拔錦》和《孝行?》共有十六孝子。《孝行?》的「郯子、蔡順、姜詩、楊香、元覺、劉明達、曹娥、劉殷」八個孝子、在《五車拔錦》中改為「江革、劉毅、陳娥、范宣、王裒、趙咨、仲由」七個孝子。尤其是陳娥、范宣、仲由、江革等四人,在《孝行?》和《詩選》中都沒有,卻在日用類書的「?朝臣紀」被記載進去,可見在現存範圍中可能還有別的「二十四孝」系統存在。

這種日用類書的「二十四孝」之中,可能最早是《群書拾唾》卷五,古今人品: [8]

大舜、老萊子、曾參、閔損、*江革、陸績、郭巨、董永、丁蘭、韓伯瑜、劉殷、田?、孟宗、王祥、*陳娥、*蔡姑、魯義姑、姜詩、睒子、鮑山、*黃香、趙孝宗、王武子、元覺、(有下線的五孝子《五車拔錦》裏沒有)。

《群書拾唾》共十二卷,張九韶編,汪道昆增訂。 [9] 比較《孝行?》來看,跟《孝行?》共有二十個孝子。有*號的「江革、黃香、陳娥、蔡姑」四名孝子,《孝行?》裏面改變了「蔡順、楊香、劉明達、曹娥」。總之而言,離《孝行?》的差異,《群書拾唾》比《五車拔錦》小,而且劉殷之筆誤也沒有,儘管不能確定刊行《群書拾唾》的時期,好像《群書拾唾》在《孝行?》和《五車拔錦》之中間。(再比較《二十四孝詩選》的話,《群書拾唾》的「*江革、韓伯瑜、劉殷、*陳娥、*蔡姑、魯義姑、鮑山、趙孝宗、王武子、元覺」十名,成為《二十四孝詩選》的「漢文帝、蔡順、唐夫人、吳猛、庾黔婁、黃山谷、朱壽昌、王裒、張孝張禮、楊香」。)

汪道昆是嘉靖萬?間人,萬?二十一年(1593)卒。至少可以?《群書拾唾》比《五車拔錦》早一點。張九韶有洪武三十年(1397)建安書堂刊本《元史節要》二卷(國會圖書館攝製北平圖書館善本書)。因為汪道昆所增訂內容現在不清楚,所以《群書拾唾》的「二十四孝」明初是否已經存在還不能斷定,但是不能否定把明初「二十四孝」的史料傳下來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別種日用類書,在其〈人紀門,?朝臣紀〉中只有「二十四孝」的名單,沒有孝子故事。而且各個日用類書的記載有一些變異,其內容現在不講了,收「二十四孝」的日用類書有如下:

  1. 《新刻天下四民便?三台萬用正宗》四十三卷,明余象斗撰,萬曆二十七年餘氏雙峰堂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2. 《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三十三卷,明徐三友校,萬曆二十五年書林閩建雲齋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3. 《新鍥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寶萬卷星羅》三十六卷,萬曆中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4. 《鼎鋟崇文閣彙纂士民萬用正宗不求人全編》三十五卷,明龍陽子輯,萬曆三十五年,潭陽余文台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5. 《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二十三卷,明武緯子撰,萬曆三十五年序,潭陽熊氏種德堂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6. 《新刊天下民家便用萬錦全書》十卷,萬曆中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7. 《新刻鄴架新裁萬寶全書》三十四卷,明沖懷撰,萬曆四十二年序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二)《二十四孝詩選》:

元末福建的郭居敬編纂,全名為《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北京圖書館古籍全本書目》,集部,元別集類,p.2301)。據鄭振鐸所云現存最古版本為洪武刊本,《中國版畫史圖錄》等有首頁的影印。 [10] 長澤規矩也已經提到的可能是這本,封面題叫「二十四孝奉親詩選」。 [11] 日本也有不少抄本,最有名的龍谷大學所?《新刊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抄本(據嘉靖二十五年刊本抄),早有禿氏祐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解?〉(《二十四孝詩選》全國書房影印本,1946)一文對之進行研究。最近,對於北京圖書館所?洪武刊本,橋本教授也有詳細地介紹。 [12] 加之,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有日本慶長六年(1601)抄本。 [13] 日本文學和美術史方面也有不少相同的研究成果。 [14] 日本文學的《御伽草子》「二十四孝」就是這個系統。其中的二十四孝子如下:

大舜、漢文帝、閔損、曾參、王祥、老萊子、丁蘭、孟宗、董永、黃香、姜詩、蔡順、唐夫人、吳猛、剡子、庾黔婁、郭巨、黃山谷、朱壽昌、王裒、*張孝張禮、*田?、楊香、陸績

?有*號的張孝張禮和田真是《日記故事》系統「二十四孝」裏沒有發現的孝子。

上一節提到《孝行?》是根據華北流行的「二十四孝圖」而編纂,對比之言,元初以降在福建進行的編纂?蒙書的《詩選》系「二十四孝」,內容上可能按照朱子學的關心選擇孝子故事。例如唐代以後?加的「割股」,雖然在宋元墓和《孝行?》提到〈義婦割股〉(王武子妻)的故事,但是《詩選》系「二十四孝」沒有,這之所以認為不合適的例子是反映元代發生的價值觀的變化。 [15] 再者,洪武年間對割股發了令禁,洪武皇帝這個強烈獨裁君主統治下,割股是不可能公開地收錄「二十四孝」的。例如洪武二十七年,山東青州府日照縣民江伯兒,為了治癒母病,祈禱於岱嶽祠,誓云「母病癒則殺子以祀神」, [16] 「既而母病癒,竟殺三?子以祭」。有司上聞,洪武皇帝大怒,說「父子天倫至重。禮父服長子三年。今小民無知,滅倫害理,亟宜治罪」,「遂逮伯兒,杖之百,遣戍海南」(《明史》卷296,孝義傳,沈德四)。重新規定由於父母之病「不得已而割股臥冰,亦聽其所為不在旌表之例」。 [17]

宋朝神宗時期朱壽昌辭官尋找生母的故事非常有名,當時王安石、蘇軾都作「朱孝子詩」,很多好事的士人?揚他孝順而編纂《送朱壽昌詩》三卷, [18] 可以?一大盛事。比方說,蘇軾有詩題云「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求之五十年,去歲得之蜀中,以詩賀之」, [19] 還有當時不少隨筆提到朱壽昌的時候,常有「剌血書佛經」的記載。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中華書局,1983)卷十三:

朱壽昌者,少不知母所在,棄官走天下求之,剌血書佛經,志甚苦。熙寧初見於同州,迎以歸,朝士多以詩美之。

再者,沈括《夢溪筆談》卷九,人事一,更詳細,佛書有「水懺」, [20] 聽說想見父母者誦之應如所願,日夜誦之用血書懺,加之印刷施人。

朱壽昌,刑部朱侍郎巽之子,其母微,壽昌流落貧家,十餘歲方得歸,遂失母所在,壽昌哀慕不已,及長,乃解官訪母,遍
走四方,備?艱難,見者莫不憐之。聞佛書有水懺者,其說謂欲見父母者,誦之當獲所願,壽昌乃晝夜誦持,仍刺血書懺,
摹板印施於人,唯願見母,歷年甚多。忽一日至河中府,遂得其母,相持慟?,感動行路,乃迎以歸,事母至孝。復出從仕,
今為司農少卿。士人為之傳者數人,丞相荊公而下,皆有朱孝子詩數百篇。

再者《續資治通鑑長編》也有「以浮屠法灼臂燒頂,刺血寫佛書」的記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十二,神宗熙寧三年六月 [21]

駕部郎中朱壽昌,巽之子也,其母劉氏。壽昌生二歲,巽守長安,出劉氏嫁民間,母子不相知者五十年。壽昌行四方,訪求不獲,飲食罕禦酒肉,與人言輒流涕。以浮屠法灼臂燒頂,刺血寫佛書,冀遂其志。又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還.行次同州,得之,劉氏時年七十餘矣。

又《宋史》孝義傳(卷456)也提到「刺血書佛經」。其實當時的士人好像感覺孝道和這個誦持《水懺》功德的佛教因素之間並沒有矛盾。可是朱壽昌尋找生母時候主要依賴佛教信仰的事情,現在的「二十四孝」中完全沒有提到。這種隱瞞佛教的動向,可能從《小學》以後開始。這些事情可以認為朱子學者提升儒教的孝道的優點,故意捨棄「以浮屠法灼臂燒頂,刺血寫佛書,冀遂其志」等佛教色彩。

如果檢討其他的孝子,《孝行?》系二十四孝沒有吳猛,虞韶《小學日記》十卷(日本蓬左文庫?嘉靖45年朝鮮刊本) [22] 也沒有吳猛。《詩選》推測是在福建選定,並錄取?省江西盛行的道教教派重要人物,對於這個可能性下面再講。再者,黃庭堅也同一個省江西的人物,是以《二十四孝詩選》中加上黃庭堅,所以上述的推測並非毫無根據。

《二十四孝詩選》乃是明代中期流行的「二十四孝」版本。例如朱由鑿「書二十四孝圖後」(《惠園睿製集》卷十,?著):

孝乃自然之良心,本然之至善,篤於孝者,大則可以動天地,幽則可以感鬼神。聖如大舜,賢如閔損,雖遭人倫之變,不失天理之常。漢文湯藥親嘗冠百王之孝。曾參嚙指心痛,表一體之分。孟宗泣竹而冬生筍。王祥臥冰而雙鯉出。丁蘭之刻木肖像。董永之傭工得縑。姜詩之汲江泉湧。郭巨之埋子得金。田氏之枯荊而復發。豈非孝感之大者乎。扇枕如黃香。?橘如陸績。不驅蚊如吳猛。又皆孩提之孝,出於天性之自然也。讓肥如張孝。得乳如剡子。拾椹如蔡順。自有感化之誠,本乎天幾自動也至,如王裒、楊香、老萊子、黃山谷、朱壽昌、庾黔婁、唐夫人輩至孝、天成名垂汗史。天豈有為而為之者邪。蜀人孫仲深氏,繪二十四人為一圖,好事者珍?秘密。余索而玩之,知其有勸世之深意,非繪畫無益之圖。且仲深筆力精緻,可以與李龍眠,顧愷之之徒並駕云。

《惠園睿製集》十二卷是蜀惠王朱由鑿文集,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弘治十四年(1501)序刊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都有影印本。上引文乃蜀王所作,蜀惠王朱由鑿成化八年進封而於弘治六年薨(《明史》卷101), [23] 所以上引文章可能反映成化至弘治年間四川的情況。所謂的「蜀人孫仲深」生平不詳,如其云「好事者珍?秘密」,可見蜀王所見的「二十四孝圖」,原繪者也許是明前期的人。

以上是四川的例子,又同時期江西地區讀「二十四孝詩」的例子,有羅汝芳〈臨川傅母官孺人墓誌銘〉(《羅明?公文集》卷四):

孺人為邑南洪塘官聲亮女,生平性溫而敏,父授以《小學》諸書,即稍知大義,至誦《二十四孝詩》,則喋喋夜分不置,笄歸傅公,序執婦道甚謹。事祖姑與姑,咸盡誠款。(中略)豈君成自天性,然皆孺人善導之功所致也。及應貢司訓建安,孺人隨養日誨君以立師模,無辱紫陽之?。尋陞晉府教授,即命辭檄歸故里。里族中女伴相過,無親?,必索所?巾帨與之,且時歌《二十四孝詩》,以忻忻勉勸。

據羅汝芳所云,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時「官孺人年八十三」,則此女生年約當成化二十年(1484)左右的十五世紀末葉。羅汝芳《羅明?公文集》五卷,有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五年(1632)序刊本 [24] 。這史料反映明中期《詩選》系的「二十四孝」在江西流傳的情形。

(三)《日記故事》:

《日記故事》有些版本卷一列有「二十四孝」,此系統乃萬?以後到目前最普遍的「二十四孝」,而且也是現在的兒童書中常常發現的。其特點是把《詩選》系兩個孝子田?、張孝張禮,改為仲由、江革。川瀨一馬早已提到《典籍便覽》之中有「二十四孝」的記載(卷二、經世部上、父子)。 [25]

很多《日記故事》版本中現在最容易看得到的是《新鍥類解官?日記故事大全》七卷(汲古書院《和刻本類書集成》第三輯,1977),這本是據日本寬文九年(1669)正月中尾市朗兵衛覆明萬曆中劉龍田刊本影印。因為這本後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再據汲古書院版影印,所以是最普遍,最容易看得到的版本。原本是張瑞圖校,劉龍田梓(卷二卷首),卷末蓮台木記說「皇明萬?新?/劉龍田精梓行」,可是封面有題字「日記故事/忠恕堂詹敬菊梓」。根據薄松年「古樸純真的建安古代版畫」說,劉龍田是喬山堂創始者劉福棨子劉大易(1560-1625),字龍田,「本業儒,後功名不就,乃?承父業?意刻書」。劉玉田是他兄。劉龍田刊行醫書最多,以《重刻元本題評音釋西廂記》、《全像大字通俗演義三國志傳》聞名。 [26] 這個劉龍田刊本是否還留下萬?初年刊行時候的體裁,又劉龍田和忠恕堂詹敬菊的關係現在還不清楚。 [27]

《日記故事大全》之中的二十四孝子如下:

孝感動天(虞舜)、親嘗湯藥(前漢文帝)、嚙指痛心(曾參)、單衣順母(周閔損)、為親負米(周仲由)、賣身葬父(漢董永)、鹿乳奉親(周剡子)、行傭供母(後漢江革)、?橘遺親(後漢陸績)、乳姑不怠(唐唐夫人)、恣蚊飽血(晉吳猛)、臥冰求鯉(晉王祥)、為母埋兒(漢郭巨)、搤虎救親(晉楊香)、棄官尋母(宋朱壽昌)、嘗糞憂心(南齊庾黔婁)、戲彩?親(周老萊子)、拾椹供親(漢蔡順)、扇枕溫衾(後漢黃香)、湧泉躍鯉(漢姜詩)、聞雷泣墓(魏王裒)、刻木事親(漢丁蘭)、哭竹生筍(晉孟宗)、滌親溺器(宋黃庭堅)

其實《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的詳細由來現在還不清楚。可以確認年代的《日記故事》版本之中,到現在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是日本內閣文庫所藏的萬?三十九年刊《新鐫徽郡原板校正繪像註釋便?興賢日記故事》卷一「二十四孝」(內閣文庫367-73)。 [28] 好像《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到了萬?後期才流行起來。本書有很多版本,根據橋本教授的研究所提到的版本如下:

  1. 《新鐫徽郡原板校正繪像註釋便?興賢日記故事》四卷,萬曆三十九年刊(日本東京,內閣文庫367-73)
  2. 《新鐫徽郡原板校正繪像註釋魁字便蒙日記故事》四卷,萬?四十二年刊(北京圖書館)
  3. 《新刻大倉藏板全補合像註釋大字日記故事》四卷(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文庫20363)
  4. 《忠信堂四刻分類註釋合像初?日記故事》四卷(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封面「忠信堂熊鹿台發兌」
  5. 《重刻初?日記故事》四卷(尊經閣文庫)封面「書林鄭夢齋刊」
  6. 《日記故事餘芳》二卷(國文學研究資料館所?縮影資料,據祐??荷神社中川文庫藏本)
  7. 《便?聯輝日記故事》三卷(內閣文庫367-72)封面「書林魏岐鳳梓」

其他,歐洲有幾個地方也藏有《日記故事》系的「二十四孝」版本。例如巴黎Paris法國國立圖書館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有兩種: [29]

  1. 《新鍥重訂補遺音釋大字日記故事大成》(卷二題)八卷(Chinois:1392)。 [30]
  2. 《新?註釋演?二十四孝故事》五卷(Chinois:3287),卷二題「新註便蒙演?日記故事」。

另外,位於德國沃爾芬比特爾(Wolfenbuttel)市內的圖書館Herzog August Bibliothek也藏有一種《日記故事》:

  1. 《新刻標題二十四孝大魁日記故事》存卷一、卷二(Fuchs Nr.147)。康熙十九年刊。封面題「名公日記故事」。 [31]
  2. 其他跟《日記故事》同類的?蒙書《雜字》也列記《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例如:
  3. 《新鐫?補類纂摘要鰲頭雜字》卷一上段「二十四孝」[32](日本內閣文庫278-214)
  4. 《?補易知雜字全書》卷首,?代名賢(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文庫20357)
  5. 《金閶三槐堂新刻增訂釋義經書便用通考雜字》外卷(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文庫20360)
  6. 《?補玉堂註釋雜字大全》二卷二冊,先賢名士類(瑞典Sweden遠東圖書館)[33]

再者,田教授介紹蓋有項元汴的印章的「趙子固二十四孝書畫合璧」,就是明代中期以後所製作,也是《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 [34] 這可以說當時《日記故事》系的「二十四孝」普遍化的情形,而且有不少影響。

清末嘉定人瞿中溶撰《二十四孝考》(臺北:廣文書局,1981)道光十五年〈序〉,解釋這種現象:

世俗有坊刻《日記故事》一書,為?里塾師與蒙童講?者。前列「二十四孝」,始於虞舜,終於宋之黃山谷,必是南宋以後人所為。

這裡提到的「二十四孝」就是屬於《日記故事》系統,也就表示《日記故事》成為「二十四孝」通行的版本。而且為?里塾師與蒙童講?者」,如上所說,對識字階層來說《日記故事》和《雜字》之類是開始啟蒙的讀物,而且到處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對者而言感覺得很貼近,自然很容易會連想到《日記故事》系的「二十四孝」故事。現在的兒童書中「二十四孝」也主要是這個系統。

二、「二十四孝」對明末社會的影響:一種典範化

  乳姑(唐夫人)、嘗糞(庾黔婁):這兩種孝養行為是明代新出現的特異孝行。 [35] 從這些現象也可以看到明代《詩選》系統的「二十四孝」普及以後的影響。例如,吳節婦楊氏、山西代州王氏等等。據《明史》卷三百二 列女二,吳節婦楊氏:

吳節婦,無為周凝貞妻。凝貞卒,婦年二十四,毀容誓死,不更適,傭女工以奉孀姑。姑老臥病,齒毀弗能食。婦?其兒乳以乳姑,冬月臥擁姑背以煖之,宛轉?席者三年。姑卒,哀毀骨立,年七十五終。

又《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七 孝義一 周士晉:

周士晉,江蘇嘉定人,母病久,醫言惟飲人乳可生,士晉子生方九月,謀於妻李,棄道旁,以乳乳母.母病已,問兒,以殤對,後李不復,亦無怨。越十二年,有僧為殷氏子推命,年月日與士晉兒同,詰之,則得諸道旁者也,父子得復合。

《清史稿》卷五百八 列女一 諸君祿妻唐:

周士晉,江蘇嘉定人,母病久,醫言惟飲人乳可生,士晉子生方九月,謀於妻李,棄道旁,以乳乳母.母病已,問兒,以殤對,後李不復,亦無怨。越十二年,有僧為殷氏子推命,年月日與士晉兒同,詰之,則得諸道旁者也,父子得復合。諸君祿妻唐,零陵人。姑胡,老無齒,兼病痺,唐日操作畢,輒跪而乳之。或曰:「坐可也。」唐曰:「是乳小兒也,乳姑不可」。

呂坤《閨範》卷二〈康女乳弟〉:

康孝女,本朝濟源人,父友賢,年老無子,擇王珪入?。女勸母納妾,生子而乏乳。女亦生女,遂?之,乳其弟。曰「吾父老矣。女可得,而弟不可再得也。」母嘗遘疾甚,女嘗糞甘苦。夫早沒,誓不再適。時人稱之。

以上引文提及「乳姑.嘗糞」等行為,即仿二十四孝之中唐夫人庾黔婁的故事。這樣的孝行在北宋到金元時期的墓室壁畫中並不多見,直到元末以後《二十四孝詩選》採用了有關乳姑與嘗糞的孝行編成,才逐漸普及。

林麗月教授的大作所舉一例,乃成化末年山西代州進士戈福的妻王氏:「姑齒落不能食,氏以乳食之。姑疾,為嘗糞卜安危。」 [36]

在明代實際將《二十四孝詩選》編入童蒙書的例子,參見羅汝芳〈臨川傅母官孺人墓誌銘〉

孺人為邑南洪塘官聲亮女,生平性溫而敏,父授以小學諸書,即稍知大義,至誦《二十四孝詩》,則喋喋夜分不置,笄歸傅公序執婦道甚謹。事祖姑與姑,咸盡誠款。

此記丙寅年,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時「官孺人年八十三」,推測她生年應是1484年頃,即成化末年。

三、孝子形象的轉形:幼兒的孝養與妻子評價的低下

(一)幼兒的孝養

吳猛乃吳真君,原在華北墓室壁畫中未見,南宋林同《孝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3冊)中記有吳真君的仙佛之孝的故事,到了《二十四孝詩選》首次被編入「二十四孝」,這是可能受到江西道教派系「淨明道」的影響。因為據宋代《太平廣記》已經記載?明道有三位真君, [37] 在《孝詩》也提到其他二人:許真君和孝悌王,但是三人中最具有孝道內容的故事就是吳猛的故事,其他二人則無如此具體性的故事。

  吳猛原來的故事,如見《晉書》卷九十五,藝術傳中術士的形象:

吳猛,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驅蚊,懼其去己而噬親也。年四十,邑人丁義始授其神方。因還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畫水而渡,觀者異之。

過了四十以後得術的術者神奇形象,和幼年時為了父母不逐蚊而任噬的孝行故事印象大異其趣。吳猛原來立傳於「藝術傳」,是因其道教術者聞名,但是後來卻強調他幼年盡孝的形象。王世貞《有象列仙全傳》?:

吳猛,字世雲,濮陽人。少有孝行。仕吳為西安令。得至人丁義神方,遂以道術大顯於時,傳法於許遜。 [38]

引文中並沒有提到「恣蚊飽血」的故事。描寫他的形像也是坐鹿車戴鶴巾而右手拿羽扇跟「二十四孝」描寫的童子完全不一?。收在孝子故事以後強調的是他幼年的孝順行為,可是以前的吳猛形象是道教的真君。

可是後來吳猛被視為「孝子」的形象時,在《孝詩》中強調的是他七歲時幼年的孝行。南宋林同《孝詩》提到吳真君,將之視為仙佛之孝的一例:

年七?,夏月伏身父母床下,不驅蚊,曰恐去己而噬親也。

其所謂「恣蚊飽血」的故事裏完全沒有?明道「吳真君」的形象。具體地?倒是吳猛年七?的是出自敦煌本《孝子傳》:

吳猛字世雲,豫章人也。年七歲,有孝行。每至夏日,則伏於父母床下。親問其故。答曰:「兒恐蚊虻來集父母,兒願代之。」晉時人,官至卿相。出孝子傳。

還有《太平御覽》(卷945蚊)所引《孝子傳》 [39] ,可見提到他七歲的年齡都是保留在《孝子傳》系史料。

朱由鑿〈書二十四孝圖後〉強調幼兒孝行:「扇枕如黃香,?橘如陸績,不驅蚊如吳猛,又皆孩提之孝,出於天性之自然也」。尤其是這種幼兒的孝養形象,《二十四孝詩選》以降強調而落實固定下來了。

把原來不見得是小孩的故事卻在圖像裡當為幼兒的描寫不少,例如《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21民間年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127山東高密「二十四孝墨屏」描寫王祥、蔡順、仲由為童子?形跟《日記故事大全》?圖差異很大 [40] 。又如黃庭堅的故事裏「元祐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日記故事大全》),但是圖像描寫成一個小孩兒。《蘇聯藏中國民間年畫珍品集》146「二十四孝圖」之中有「黃庭堅滌親溺器圖」 [41] ,這裏有一個幼兒洗溺器。旁邊還有「陸績?橘遺親圖」,圖中黃庭堅的是幼兒?型,跟六?幼兒陸績的?型一?。黃庭堅的幼兒圖像化顯示把黃庭堅認做跟陸績同年的幼兒。

其實,《宋史》列傳(卷444)本來沒有提到「滌親溺器」故事只有提到如下:

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實錄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艱。庭堅性篤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顏色,衣不解帶,及亡,廬墓下,哀毀得疾幾殆。

《宋人軼事彙編》卷十二收集關於黃庭堅的隨筆史料沒有提到「滌親溺器」的故事。 [42]

到元末的二十四孝中,《孝行錄》系統未見吳猛,虞韶《小學日記》中也未見。直到在福建出版的《詩選》才出現,可以想像其系統中的「二十四孝」是選定了鄰省江西盛行的道教團重要人物加入,同時也可以理解將江西出身的黃庭堅納入孝子中。

(二)妻子評價的低下

在二十四孝之中姜詩的「湧泉躍鯉」故事裏,原來去打水不辭辛苦盡孝的「妻子」,隨著時間變化,她的角色越來越小。 [43]原本故事是從《後漢書》列女傳來的,本來講的是一位妻子龐氏不管如何坎坷,對姑母從不抱怨而盡孝的故事。其實姜詩本身沒有甚麼具體性的行為,由於其妻龐氏來不及汲水而老母覺渴,姜詩居然逐出妻子。但是隨著時代愈到後來出現各式各樣的變化。陳履生、陸志宏編《甘肅宋元畫像磚》(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所見的宋元畫像磚中,顯示的是妻子汲水的圖象。日本東洋文庫所?五山版《分類合璧圖像句解君臣故事》卷下,人倫門,孝感類,湧水出魚,同?是妻子汲水。一方,〈甘肅宋金墓“二十四孝”圖與敦煌遺書《孝子傳》〉(《敦煌研究》1998-3)圖12所見「姜詩行孝圖」(清水縣電峽金墓磚彫)正是夫婦兩人的形象。

但是以後的發展愈來愈強調的是只有孝子的形象。萬?甲辰(32)年(1604)序《便蒙圖像七寶故事大全》卷二,地理門「姜子感泉」:

母愛好飲江水,其家離江六七里路,夫妻?日不辟辛苦,至江汲水奉母。[44]

改變的是夫妻兩個人一起盡孝的行為;下面的例子甚至沒有提到妻子的行為。佛教的《二十四孝報娘恩》(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云:

第十姜詩大孝人,自素買魚供母親,一朝雙鯉魚來買,媳婦更孝老婆婆

終於到了溫鶴壽《七十二孝故事》(臺北:日新出版社)「一門三孝的姜詩」,改變了原有的故事內容稱:

相傳在我國遜清的時代在閩南泉州地方,有一名叫姜詩的人,(中略),後來,漢朝發生了兵亂,天下非常混亂,但是,姜詩夫婦對母親的孝心,一點也沒更改。

他們原來住的地域是四川,而且妻子的名字龐氏也改變為馮三春,所說的內容完全不一樣。還要說的是去打水的圖像描寫的是姜詩挑水的樣子。這裡,所講到的就是老母和兒子盡孝的故事,媳婦只有扮演配角的意義。這正是一種將母親理想化的「母子情結」式的孝子故事,這本《七十二孝故事》的孝子從岳飛、顧炎武,以及到現代的蔣介石都有此種模式。

四、《日記故事》系統轉為優勢

有的明末日用類書「人紀門,?朝臣紀」裏提到的《孝行錄》系統的變異型「二十四孝」,好像對明末社會沒有影響。明代末期最有影響的就是《日記故事》系統,而且有很多變化,張岱《夜航船》二十卷,與其叫做日用類書,不如是一種總合性的詞學類書, [45] 從天文,地理,人物,選舉,政事,文學而到外國,植物,四靈,荒唐,物理,方術等等,一共有二十卷。在卷三,人物部,名臣有「二十四孝」的項目說:

大舜耕田、漢文嘗藥、曾參嚙指、閔損推車、子路負米、董永?身、剡子鹿乳、江革行傭、陸績?橘、山南乳姑、吳猛飽蚊、王祥臥?、郭巨埋兒、楊香搤虎、壽昌尋母、黔婁嘗糞、老萊戲彩、蔡順拾椹、黃香扇枕、姜詩躍鯉、王裒泣墓、丁蘭刻母、孟宗泣竹、庭堅滌皿。

《夜航船》所?乃《日記故事》系統的孝子。張岱是萬?25年(1597)出生,康熙24年(1685)歿,所以《夜航船》比《五車拔錦》?一點,可能反映明末清初的情況。

加之《士商類要》卷四「先賢名士」,也有「二十四孝」名單。程春宇《士商類要》四卷是一種明末商業書,日本尊經閣文庫?。[46] 天?丙寅(六年,1626)序,文林閣唐錦池梓行,封面題「新安原板士商類要」。楊正泰《明代驛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附以排印。以「先賢名士」為條款的內容可以?按照日用類書而記載。其「二十四孝」內容是將朱壽昌替代成韓伯愈的一種《日記故事》系?異。

《曲海總目提要》(天津古籍書店,1992)介紹了乾隆時期的戲劇的內容,其中卷十五有「孝順歌」?:

一名二十四孝,明末人所作。不知姓名。演女媧氏煉石補天,攝古人精魄,將身前事現身敷陳,教人孝順,故以為名。補天之?,原屬荒誕,而二十四孝錯?史傳雜?,愚夫孺子,皆能道之,作者全據此。

就說〈孝順歌〉是明末人所作,接下來所講的內容以《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子的故事為題材。由此可以看到清代人已經認識到《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是明末所作。

清末的《日記故事》系的例子更多,道光初年菜香堂初刊本修補重刊《前後孝行?》(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也收?《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有的「通書」含有《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以下是Stockholm遠東圖書館所管的瑞典皇家圖書館所?通書,並附有「二十四孝圖」者:

  1. J4《丹桂堂七政大全》(封面題)一冊,咸豊三年通書
  2. J8a《近文堂頂大諏吉通書》線裝一冊,橙色表紙,光緒十一年
  3. J8b《近文堂同治十年通書》(擬題)缺表紙,線裝一冊

加之通俗文學與年畫等還有很多《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的事例,如《蘇州版畫-中國年畫源流─》(東京:駸駸堂,1992)書中介紹可能是康熙年間「二十四孝圖」,就是《日記故事》系統。其他例子如下:

  1. 清末山東高密「二十四孝墨屏」(《中國美術全集》民間年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2. 「光緒十五年申報月份牌」(《館?精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3. 清代楊柳青「二十四孝」,《中國民間美術全集9》裝飾編,年畫卷,(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友誼出版社,1995)

可見,除了《日記故事》等啟蒙書以外,《日記故事》系透過幾種途徑,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可以說《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應該是到處看得到,是切近民?心態,具有豊富的通俗性。

還有各式各樣以「二十四孝」為名的年畫,其孝子的內容也是時常在?化。張道一主編《老?曲年畫》(上海畫報出版社,1999)一書介紹了兩種「二十四孝年畫」(頁127)。其中的甲本「二十四孝」是《日記故事》的系統,但乙本道光<八條屏二十四孝圖>沒有<五言詩>,而文字部分也不同,則是另一種不同的系統。其內容如下;

周北宮氏母嬰兒子、虞舜、蔡順、茅容、薛包、丁蘭、戰國子春、王褒、福建林承美、明姚玭、仲由、陸績、楊香、陶侃、春秋文昌帝君生於張氏、楊起元、漢萬石君、郭巨、郯子、唐夫人、?考叔、清晉陵錢氏、宋何子平、朱壽昌

其實上述「二十四孝」中十三名孝子不一?,而且有的孝子就是清代順治年間的故事。再者,田仲教授介紹現代香港新界地區有粉嶺彭氏元宵洪朝祭祀的「二十四孝」,與《日記故事》系統也不同,包括了目連、文?、觀音、秦雪梅、孫堅等人物。

這種二十四孝的編成,大體上是根據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其中缺了虞舜、仲由、陸績、姜詩、丁蘭五人,而加入目連、文?、觀音、秦雪梅、孫堅。黃香則是重複出現,五人之外的其他十九人都和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一致。是把漢代以前舊的故事刪除,代之以近世的孝子節婦,而且把華南閩粵地?的民間信仰如目連和觀音也都納入孝子系統。 [47]

又有《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19,石刻線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收錄河南原陽縣馮氏石棺。棺幫刻有「嘉靖三十九年(1560)歲次庚辰仲夏吉日立,陽武縣南西趙保,孝男李崇德,李崇慶」等等,所刻人物故事共有二十二圖,其中所選,「二十四孝」的孝子故事以外,有兩幅圖為明代戲曲故事「曹莊磨刀勸妻」和「鄧伯道棄子留姪」。第八十五圖圖版解釋?:

圖選石棺中之四幅,左邊?幅與常見的孝行故事無關,為明代?曲故事。

「曹莊磨刀勸妻」根據宋代故事<磨刀勸婦>(何薳,《春渚紀聞》卷四,雜記)為題材,有同名俗曲。「鄧伯道棄子留姪」就是東晉故事,又名「桑園寄子」,也有俗曲。這種俗曲可以說有通俗性的內容,很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戲劇和年畫世界跟「二十四孝」故事交往,不斷地融入新的生命而再生。這種再生直接涉及的是《日記故事》系統的「二十四孝」,而不是僅局限在知識方面的《孝行?》,或日用類書系統的「二十四孝」。

五、教養的階層性:「二十四孝」如何表達

那麼,「二十四孝」當時如何表現呢?一般記載孝順行為有好多歷史書,類書上也留下來這類故事,而且編纂地方誌的時候,當然重視這種德行。可是像「二十四孝」一樣已經成為象徵化,典型化的故事,當時的知識份子看法如何?下面從一些明末類書的記載來作觀察。

提到類書就可以想到幾種,一種是為了寫詞章編纂的辭學的類書,例如陳耀文《天中記》六十卷,胡繼宗《書言故事大全》十二卷,《故事白眉》十卷等,這種類書從隋唐以來有很長的傳統。其他一種有日用類書《五車拔錦》、《三台萬用正宗》等等,這種日用類書到明末時期非常發達。還有講?史故事的《日記故事》類,初步識字時候用的《?字》類的兒童啟蒙書等等。這些類書都有提到「孝」、「孝養」等項目。例如:

  1. 《天中記》卷二十四,孝
  2. 《書言故事大全》卷一,孝養類
  3. 《故事白眉》卷二,人道部,孝養類
  4. 《五車拔錦》卷三,人紀門,?朝臣紀,「二十四孝」
  5. 《易知?字》卷首,?代名賢,「二十四孝」(有四字題)

其實,《天中記》卷二十四<孝>沒有提到「二十四孝」這個詞。看來「二十四孝」各個孝子按照故事的內容分類,比如在卷十七,父母,<搤臂>(曾參),<棄官尋母>(朱壽昌),在卷十九,出婦,<泝流>(姜詩妻)等等,卷十七,繼母有王祥<黃雀入幕>的故事,卻沒有<臥冰求鯉>故事,好像故意刪除。<天中記>和二十四孝的關係既然不大,那麼其他類書的內容如何呢?比如?,《書言故事大全》卷一,孝養類只有關於仲由和曾參的四項目而已:

菽水之歡(《禮記》檀弓下),百里負米(《孔子家語》卷二,致思),養志(《孟子》離婁),三釜(《莊子》雜篇,寓言) [48]

《新刻註釋故事白眉》卷二,人道部,孝養類有如下八項目

養榮三釜(曾參),承歡菽水(仲由),百里負米(仲由),?親戲綵(老萊子),履霜清操(尹伯奇),為母殺?(茅容),為親奉檄(毛義),為母遺羹(?考叔) [49]

各個詞彙後面筆者注記出典或有關人物,就可以看到以上項目都不是通俗性,而是正格的古典詞彙。雖然提到仲由,老萊子兩人的典故就包含<二十四孝>的各條,但是沒有整個「二十四孝」的項目。

第二類的《五車拔錦》雖然含有「二十四孝」,然而如上提到日用類書只有「二十四個孝子」的名單而已。這種知識分子利用的類書沒有詳細的「二十四孝」的內容。總之而言,地位較高的知識分子閱讀的書籍,一般都沒有提到「二十四孝」的故事。

而相反的,含有「二十四孝」的《日記故事》和《易知?字》都是可以看做兒童書。明末出版的大部分的《日記故事》是四、五卷的簡單的本子。對於「二十四孝」的版本來?,現在留下來的《二十四孝詩選》(不包括日本的幾本抄本)和《二十四孝日記故事》的版本基本是上圖下文並列的。而且《?字》也基本上含有不少圖像。

雖然《日記故事》也許為?蒙而編纂,可是其閱讀層不僅於此,一般是為了進一步教育而要求更上階段的子弟。總之,對士人來說「二十四孝」是剛開始學初?文字的不夠講究的話題,不算考據的對象。結束初步教育以後,就不再留意了。但《日記故事》到底還是用文言文寫的,不管怎麼流行,《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應該有圖畫才能達到了那樣普遍化的程度。

總之,可以認為這種全相本還是比較通俗性的形式。包括孝子故事的全相本還有保存元代的面目的《小學日記》十卷,《分類合璧圖像句解君臣故事》二卷等等。加之,包括宋元墳墓裏的孝子圖而說,可見「二十四孝」原來和圖像有非常密接的關係。在舊中國「二十四孝」流行,圖像起了不少作用,「二十四孝」故事都跟著圖像一起發展下來,非常普遍了。即使像魯迅的保姆阿長一樣不識字的人,也一看那些圖畫就明白其內容,且會講故事。

那裏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事?。(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

那麼,阿長本身怎麼可能把「二十四孝」這麼牢牢的記住呢?對不識字階層來說,詩文並不那麼有效,恐怕有不少困難。像阿長不識字的階層,肯定是在看圖說故事時喜愛下去。如在戲劇,年畫等方面來熟悉的故事,不必用文字解釋。有的戲劇,例如<安安送米>,就改變原來的史實,而強調母子心結。 [50] 再者通過每年的年畫和戲劇,孝子故事重新形成民眾心態。在這類接近民眾心態世界裡,最普遍的看得到的「二十四孝故事」就是《日記故事》系二十四孝。這個事實可以解釋《日記故事》系以外的二十四孝之所以淘汰的原因。換句話說,這也表示只在知識上存在的孝子故事是很困難幸存下去。不管什麼形態,只有靠近民?心態的地方,才能吸收生命的力量而重新再生。

後記:這篇文章主要是2003年1月25日,在台灣師範大學演講的內容。演講稿加上一些史料後,撰成同一題目的文章。原來有些部份用日文寫,然後轉為中文,所以發生了不少編碼的問題,給編輯添了不少麻煩,特此致歉。再者,瑞典遠東圖書館特別賜予閱覽未整理的漢籍,能有機會看到如此寶貴的資料,深感榮幸,特在此致謝。

*日本學習院大學外國語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1] 川瀨一馬,〈二十四孝詩註?研究〉(《日本書誌學之研究》講談社,,1943)

[2] 解釋根據項楚,《敦煌變文選注》(巴蜀書社,四川大學古典文獻研究叢刊5,1990);

[3] 高橋文治,〈金元墓?孝子圖?元曲〉(《未名》8,1989);最近大陸學者也注意到元代的二十四孝,例如江玉祥,〈元刊《二十四孝》之蠡測〉,收在萬本根、陳?述主編,《中華孝道文化》(巴蜀書社,2001)。

[4] 杉山正明、北川誠一,《大?????時代》,中央公論社,<世界??史9>,1997,頁285。

[5] 橋本草子,〈《孝行?》?《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所??話?比較〉(《人文論叢》(京都女子大學),44,1996);《尊經閣文庫漢籍分類目?》(1934)雜部,雜纂類一,頁746。

[6] 段鵬琦,〈我國古墓葬中發現的孝悌圖象〉(《中國考古學論叢》科學出版社,1993);高橋文治〈金元墓?孝子圖?元曲〉(《未名》8,1989);?田彰,〈孝子傳?圖-宋、遼?金?中心???-〉,《孝子傳?研究》。

[7] 《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三十三卷,汲古書院《中國日用類書集成》有影印。

[8] 川?一馬,〈二十四孝詩註?研究〉已經提到《群書拾唾》「二十四孝」。

[9] 汲古書院,《和刻本類書集成》第四輯,1977;又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類書類173。

[10] 鄭振鐸,《中國古代木刻畫選集》(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周蕪編《中國版畫史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11] 長澤規矩也,〈元明編刊?故事集????〉,(《長澤規矩也著作集》第三卷,汲古書院,1983,原載《書誌學》,16-2,1941)。

[12] 橋本草子,〈《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郭居敬〉(《人文論叢》43,1995)有三頁半的影印和詳細的介紹。

[13] 阿部隆一,〈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楊氏觀海堂善本解題〉(《中國訪書志》汲古書院,1976)子部,類書類,117頁。

[14] 母利司朗,〈《全相二十四孝詩選》考─日本近世????《二十四孝》享受史?諸問題〉(《東海近世》4,1991);川崎博,〈嵯峨本《二十四孝》???作者????〉上?下(《國華》1238,1998,同1240,1999)。

[15] 金文京,〈《孝行?》?「二十四孝」再論〉(《藝文研究》(慶應大學)65,1994)

[16] 關於泰山借壽,可以參見澤田瑞?,〈借壽考〉(《中國?民間信仰》工作?,1982)。

[17] 《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三十四,洪武二十七年九月乙巳條。《明史》卷137,任亨泰傳;沈鯉,《禮部志稿》卷二十四。參見桑原??,〈支那人間?於??食人肉?風習〉(《桑原??全集》第二卷,岩波書店,1968);邱仲麟,〈不孝之孝─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初探〉(《新史學》,6,1995)。

[18] 馬端臨,《文獻通考》卷249,經籍考、集、總集、《送朱壽昌詩》三卷。

[19] 《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卷八。

[20] 《文獻通考》卷227、經籍考、子、釋氏、有《水懺》三卷。

[2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十二、神宗熙寧三年六月。

[22] 關於虞韶,《小學日記》,參見橋本草子,〈《日記故事》?版本????〉(《人文論叢》46,1998)

[23] 《明史》卷101、諸王世表二、蜀王、2645頁:「惠王申鑿定庶三子……成化八年進封,弘治六年薨。」

[24] 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有影印本。

[25] 范泓,《典籍便覽》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叢書類174,萬曆三十一年刻本);參見川瀨一馬,〈二十四孝詩研究〉。

[26] 周蕪他編,《建安古版畫》(福建美術出版社,1999)

[27] 此書的刊行年代仍待考證,有可能保存明代中期以前的面目。

[28] 橋本草子,〈《日記故事》?版本????〉(《人文論叢》46,1998)。

[29] ?出祥伸,《??國立?書館所藏漢籍解題目?》(東京,霞??出版,1993-1994)復刻Maurice Courant;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 careens, japonais, etc. (Paris, 1902)

[30] 可能跟《新鐫重訂補遺音釋大字日記故事大成》殘四卷,(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文庫26362)同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p595)卷首末尾有「新刊二十四孝首卷終」字眼,雖然缺二十四孝,卷首末殘最後半葉有蔡順,黃庭堅二故事。

[31] Walter Fuchs;Chinesische und mandjurische Handschriften und seltene Drucke : nebst einer Standortliste der sonstigen Mandjurica(Wiesbaden : F. Steiner, 1966)

[32] 但是代替老萊子故事而?唐熊袞「忠孝雨錢」故事。

[33] 瑞典皇家圖書館(Kungliga Biblioteket, Stockholm)之所寄託在遠東圖書館(Ostasiatiska Biblioteket)的皇家?藏本、二卷二冊。封面「甲子春重鐫/東園雜字大全/?翰樓校梓」。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東園雜字》以外,法國Paris BNF(Courant no.7708、no.7709)以及德國Dresden(Fuchs Nr.146 p80)有叫做《東園雜字》、《霞園雜字》的同系統版本。

[34] ?田彰,《孝子傳?研究》,頁409。

[35] 李飛,〈中國古代孝行史考論〉(《中國史研究》1994-3)

[36] 林麗月,〈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

[37] 秋月??,《中國近世道教?形成─?明道?基礎的研究》(創文社,1978)。

[38] 王世貞,《有象列仙全傳》卷四(《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9] 《太平御覽》卷九百四十五、蚊、所引《孝子傳》:「吳猛年七歲,時夏日,伏於母?下,恐蚊虻及父母。」

[40] 《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21,民間年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41] 蘇聯科學院民族學博物館所藏,《蘇聯藏中國民間年畫珍品集》(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

[42] 丁傳靖輯,《宋人軼事彙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1)

[43] 大澤顯浩,〈姜詩─出妻?物語???變容─〉(《東洋史研究》60-1,2001)。

[44] 吳道明撰,《新刻聯對便蒙圖像七寶故事大全》二十卷,黃氏集義堂重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文庫)。

[45] 張岱,《夜航船》二十卷(《續修四庫全書》子部 雜家類 1135冊)。

[46] 《尊經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雜部、雜纂類一、頁746

[47] 田仲一成《中國?宗族?演劇》(東京大學出版會1985821

[48] 胡繼宗,《書言故事大全》十二卷,萬十七年跋新安懷保刊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

[49] 許以忠撰、鄧志謨校,《新刻註釋故事白眉》十卷(日本內閣文庫藏);許以忠撰、鄧志謨補,重刻增補故事白眉〉十卷(明?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七輯,臺北,天一出版社景印,1985)。

[50] 大澤顯浩,〈姜詩─出妻?物語???變容─〉(《東洋史研究》601200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